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96402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2
《“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
2、,4分才能到学堂。”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2、填填,议议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对而
3、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走的时间小明走的路程(米)小芳走的路程(米)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1分2分3分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走的时间小明走的路程(米)小芳走的路程(米)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1分70601302分1401202603分210180390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
4、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
5、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60×4=240(米)280+240=520(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