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兴澄特钢管理介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兴澄特钢概况1、总体介绍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是由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于一九九三年投资控股的合资企业,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A级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合资一开始,董事会即明确要引进国际一流装备,确保技术装备水平20年不落后。他们从德国全线引进了“四位一体”短流程优特钢生产线,整条生产线采用三级计算机管理,实现全线自动化生产,共采用国际上十多项先进工艺技术,被国家冶金工业局领导誉为“特钢生产第一线”。兴澄特钢现有三个厂区,其中地处江苏省江阴市经济开发区的滨江厂区占地5000亩,北临长
2、江,自建10万吨级远洋码头两座,拥有公路、内河、长江和远洋海运等发达的交通物流优势。2、装备情况一分厂主要装备为1台100t电炉、2台LF炉、2台VD炉、5流方圆坯铸机1台(方坯为320×340mm,圆坯为∮400mm,年产95万吨。全套设备为德国进口,电炉为德马克生产、铸机为达涅利生产设计,1993年投产。整条生产线采用三级计算机管理,实现全线自动化生产,共采用国际上十多项先进工艺技术,被誉为“特钢生产第一线”。二分厂主要装备为2台100t转炉、2台LF炉、2台RH炉、3台铸机。其中1#铸机5流方
3、坯为200×200mm断面,由中冶京诚设计生产于2006年投产。2#铸机3流方坯为470×510mm断面,由康卡斯特设计生产于2007年投产。3#铸机为3流圆坯断面在∮600mm以上,最大为∮900mm,由中冶京诚设计生产于2008年投产。三分厂主要装备为2台120t转炉、2台LF炉、2台RH炉、3台铸机。其中1#铸机单流方坯为350×2600mm断面,由中冶京诚和达涅利设计生产于2009年7月投产。2#铸机单流方坯为150×3250mm断面,由中冶京诚和达涅利设计生产于2009年投产。3#铸机为5
4、流圆坯断面在∮400mm以下,由中冶京诚设计生产于2010年8月投产。3、产品及其定位公司现已成为国内生产高标准轴承钢、高级齿轮钢、合金弹簧钢、合金管坯钢、高级系泊链钢、易切削非调质钢和电渣钢、船舶、管线、钢构用钢等优特钢的主要基地,主要产品都获得国际质量认证,多种高等级产品的产销量在国内多年领先,其中∮800mm、∮900mm的连铸圆坯填补了世界空白。近几年,兴澄特钢尝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充分认识到发展高品质特钢,是未来特钢最大“红利”,以约占总销量20%的高效品种取得超总利润60%的效益
5、,显现了高端品种在整个产品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兴澄特钢的品种结构已经与国际先进产品系列接轨,毛利超过每吨1000元的高档重点品种占所有产品的比例已经达到21%。近两年虽然行业发展形势严峻,但兴澄特钢的盈利能力在行业内还是保持了绝对领先,今年以来的利润率是特钢行业平均利润率的3倍。目前,兴澄特钢的产品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特钢出口量占到全国的50%以上。兴澄特钢已经成为SKF、舍弗勒、卡特彼勒、NHK、西门子、中石油、中石化等这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最佳供应商或战略供应商。兴澄特钢的管理一、
6、先进的经营理念,坚持“高端化、规模化、精品化”公司的战略目标: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从生产、经营到管理,全新的理念助推着兴澄登上国内特钢行业之首。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别关键是在理念、定位和标准的不同。要建成世界一流的企业必需要有世界一流的理念、定位和标准。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常振明表示:“兴澄特钢要坚定…做优、做精、做强、做世界一流特钢‟的目标,坚持…高端化、规模化、精品化‟的发展方向,创新精益制造能力和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特钢延伸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公司的经营上,兴澄特钢一是“围绕市场、
7、服务用户”。在生产经营上,以市场为导向,产品质量以用户要求为标准,真正同用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提供产品制造以外的增值服务。二是以效定销、以销定产。摒弃低端同质化竞争,坚持走品种质量效益的精品发展道路,并连续10多年实现了产销率100%和资金回笼率100%。在特钢的“特”字上做文章,在品种、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二、科研工作1、先进的理念20年来,兴澄特钢几代领导人果断推进“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三次战略大调整,引领企业大步登上中国特钢行业制高
8、点。兴澄特钢如今已在奔向千亿级特钢产业集群的征程中,他们寻找到了撬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支点,摆脱了传统钢铁产业的发展瓶颈。这个支点就是利用科技“魔棒”点“钢”成“金”,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生动诠释了“特钢是科技炼成的”这一理念。品种开发立足于全球化,坚持精品化、规模化、高效化、有所为这一原则,以研发推动创新,创新促进发展。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竞争”的含义在于“竞”而不是“争”,“竞”是本质,是不断学习、开拓奋进、超越自我,培育核心技术优势;“争”是形式,会依势而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