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doc

ID:53956178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端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教学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2、,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3-用心爱心专心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1.字词

3、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     (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

4、)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3-用心爱心专心(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初中学习网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5、    (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六、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壮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年启示。中国还有很多民俗,比如:-----、----、----、----、等(让学生举例),在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3-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