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53607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1
《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柏乡县实验小学放大与缩小导学案(教案)参考模板执笔人:王会茹 授课人: 王会茹授课时间: 11.16 班级:六一 课时:课题放大与缩小备 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例和摆三角形经历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2、能力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和缩小的图形。3、情感目标: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教师复备及学生笔记)【设计意图: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
2、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重点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和缩小的图形。【知识链接】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真不少。【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放大镜的作用并实际把文字放大,引出“放大”的概念。师(出示放大镜):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生:是放大镜。师:对!谁能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说:师:大家说得很正确。现在我把放大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面,
3、(教师边说边做)你们看,这些文字和原来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说:●字还是原来的文字,但文字变大了。●文字的形状没有变,只是文字被放大了。……学生还会有其它的不同说法,只要说的意思正确即可。师: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教师板书:放大2.拿出同一内容大小不同的两张照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引出“缩小”的概念。师:(拿出大小不同的两张照片)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两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一样。生2: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师:说得对,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还可以说小照片是把大照片缩小了。教师边说边板书:缩小
4、3.出示《教师用书》,让学生观察书上与课本同页的内容,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师:在我们身边就有放大和缩小的现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3页,再看老师手中《教师用书》的第43页,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1):《教师用书》线框中的内容和我们的课本是一样的,但是字比我们的小了。(2):《教师用书》中的文字和图画都和原来一样,只不过都被缩小了。(3)我们课本上的图和字比《教师用书》中放大了。……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学生可能会说:●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字体、图片的大小。●印的画册都是缩小后的图。●我们使用的地图是被
5、缩小后绘制出来的。……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1.提出“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跟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师:看来在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真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三角形,从中你又能发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摆的情况。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2.让学生观察用3根、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师:大家摆的都不错。现在观察3根小棒和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由第②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①个三角形的2倍,得出“第①个图形的边长放
6、大倍后得到第②个图形得出“第1个图形的每条边长扩大3倍就能得到第3个图形三.自主探究(变式训.练题)-----------------------(训练案)在一张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底为6个方格长,高为4个方格长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底为4个方格,高为4个方格的三角形。想一想,画出的图形形状唯一吗?分别再把它们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图形。以及把它们的各边都缩小到原来的后的图形。【达标测评】(填空题,判断题)一、填空。(1)图形在平移或旋转后,()发生了变化,()不变。(2)图形在放大或缩小后,()发生了变化,()不变。四、回顾总结,评价体验。 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
7、整的认识。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课后反思】1.我的收获一、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的认识,但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的用数学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