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ID:5383385

大小:1.33 M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_第1页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_第2页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_第3页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_第4页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4期气象与环境科学VoIJ36NO.42013年11月Meteorologic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NOV.2013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刘伟昌,陈敏(1.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3;2.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3.三门峡市气象局,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利用河南省l0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1年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白粉病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2、根据各地区病叶率和发病面积的大小,构建了综合发病指数,对全省冬小麦白粉病发生强度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各要素场第一、二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可用来解释各要素场大部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小麦白粉病发病风险北高南低,综合发病指数与小麦生长季的降水和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关键词:白粉病;冬小麦;EOF分析;时空特征中图分类号:$435.12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48(2Ol3)04—0010—062011年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包括抽雄开花期和乳引言熟期的病叶率及发病面积比。气象资料为相应测站

3、小麦白粉病过去一般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滇、黔、及年份的小麦生长季10月一翌年5月平均气温和降川等山区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白粉病在滇、黔、川、水量。小麦白粉病病情资料来源于河南省植保植检鄂、湘等省相继加重,并开始在江淮流域流行;1980—站,气象资料来源于河南省气象局档案室。1981年在苏、皖、豫等省麦区偏重发生;20世纪80年代中1.2白粉病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后期,冀、鲁、豫、晋、陕、甘等省病害逐年加重,范围不断各阶段病叶率及发病面积比例的空间分布特征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范围已经遍及黄淮、江淮分析采用EO

4、F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分析方法流域等主要产麦区,甚至波及到了辽、吉、黑等省麦区。是一种分析矩阵数据中的结构特征和提取主要数据白粉病在我国逐年向北蔓延,河南省也成为了白粉病特征量的方法。EOF分析法是将大量资料信息进危害重发区。为此,针对白粉病发生机理、分布规律、预行浓缩,用几个模态同时对要素场的时空变化规律报方法、减灾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多。进行分析。很多学者采用EOF分解方法,对温考虑到病叶率主要体现小麦个体发病的严重程度场、降水场、大气环流等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做了广度,发生面积比例主要体现整体的发生范围,二者之泛的探

5、讨,应用到许多研究中”。EOF分解得间有一定相关性,但又不完全等同,因此以其为基到的各个模态(或称为主分量、特征向量等),在空础,构建了白粉病综合发病指数。本文根据河南省间上是正交的,且收敛快,前几个模态就可以很好地小麦白粉病病叶率、发病面积比例和综合发病指数,解释原始序列的大部分方差,故一般仅取前几个模分析各时段小麦白粉病的时空分布特征,试图为河态分析即可。时间系数的变化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南省小麦白粉病预报和防御提供基础依据。拟合的线性趋势检验。1.3白粉病综合发病指数构建及风险分析l材料与方法根据各地区病[1-r率和

6、发病面积的大小,构建综1.1资料来源合发病指数,并与小麦生长季温度和降水资源进行本文所用病情资料为河南省10个测站2000—相关分析,进行河南省小麦白粉病风险分析。综合收稿日期:2013—08—20;修订日期:2013—10—09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26)资助作者简介:刘伟昌(1979一),男,河南沈丘人,工程师,学士,从事农业气象研究.E—mail:kys0007@163.oom第4期刘伟昌等: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5]闫小珍,张随贤,苗国柱,等.小麦发育期对冬季

7、积温变化的响应[14]姚树然,李春强,霍治国,等.河北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气象指标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4):37—39.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8,17(4):38—43.[6]赵国强,王君,穆晓涛.精细农业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科学,[15]钱栓,霍治国,叶彩玲.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长期气象预2007,30(1):84—88.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56—63.[7]刘万才,邵振润.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演替的成因及趋势浅析[16]左占民,卢民生,李亮琴,等.豫

8、西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J].植保技术推广,1995(6):7—8.FUZZY预测模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2):8O一82.[8]邵振润,刘万才.豫北麦区小麦白粉病中期测报技术研究[J].植[17]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物保护,1996(6):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