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质疑.doc

教会学生质疑.doc

ID:53823616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教会学生质疑.doc_第1页
教会学生质疑.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会学生质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会学生质疑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的问题,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我的做法如下:   1.围绕课题进行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初学课文时,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围绕课题来提问题。在教《赤壁之战》时,我抓住题眼——“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读书:“同学们,你们看看课题中的‘战’字,猜猜课文会讲些什么呢?”经过思考以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战的双方是谁?…‘交战的原因是什么?…‘谁取得了胜利?”“是怎样取胜的?

2、”等等。从课题人手,紧扣题眼就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读懂课文。   2.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质疑。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具体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训练重点、难点和个性特点,是围绕重点展开的基本功综合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从这些地方找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通过这些问题掌握怎样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3.抓课文的矛盾处质疑。教材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要让学生从这些地方找问题、提问题。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在这里“焦急…‘耐心”两词看似矛盾,但真正体现了人民爱戴周总理、怀念周总

3、理的深厚思想感情。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进行探究,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抓住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质疑。如《穷人》一文,写桑娜盼望丈夫回来可又害怕丈夫回来,文章用了七个省略号,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七个省略号来提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抓住课文的结尾处质疑。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虽言尽而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如《凡卡》这篇课文结尾写道: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可以让学生从此处来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