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圆舞曲教案.doc

杜鹃圆舞曲教案.doc

ID:53818860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7

杜鹃圆舞曲教案.doc_第1页
杜鹃圆舞曲教案.doc_第2页
杜鹃圆舞曲教案.doc_第3页
杜鹃圆舞曲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杜鹃圆舞曲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鹃圆舞曲》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学校——周萍一、教材分析:《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作品,并被改编为不同形式的器乐曲,如管弦乐、钢琴独奏、手风琴独奏和吉他独奏等版本。本册中管弦乐合奏《杜鹃圆舞曲》更加生动的表现了杜鹃的音乐形象,三拍子圆舞曲风格律动感强,其配乐重点突出了竖笛、长笛、小提琴及大提琴,让管弦乐初步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此版本更有利于培养、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感知力。乐段结构为A+B+C+A,其中以“杜鹃的叫声”尤为突出:X︱X0X︱X0X︱X0并把这个节奏型作为音乐

2、的基本节奏型,也是作品展开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将以此节奏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感受、模仿、学习《杜鹃圆舞曲》。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喜爱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聆听与感受能力,能通过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动作。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喜欢综合性艺术表演,可以根据作品的情绪、音乐形象等表现要素在小组合作中与同学们沟通并进行表演。在前期,学生已初步了解打击乐器及对二拍子有所了解,本节课首次接触三拍子圆舞曲这一风格,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聆听管弦乐合奏《杜鹃

3、圆舞曲》的音乐活动中,感受“杜鹃”的音乐形象,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感知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动、打击乐器伴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进行直观教学;4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实践活动,在体验、模仿、合作中感受、表现音乐形象。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分乐段,准确用打击乐器演奏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能在聆听音乐活动中,初步了解管弦乐这一体裁形式;能准确地说出圆舞曲的三拍子特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体验、模仿、合作,感受“杜鹃”的音乐形象。2.教学难点:能在聆听音乐中辨别音乐

4、形象的变化,区分乐段;能准确地说出圆舞曲的三拍子特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初步感受“杜鹃”的音乐形象导言:春天到了,大自然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花儿开了,绿树发芽,小鸟也飞上枝头唱起了歌。你们听,它是谁?1.教师播放引子部分生:布谷鸟师:其实布谷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杜鹃。你们听出刚才布谷鸟叫了几次吗?你能模仿吗?生:三次(布

5、谷0布

6、谷0布

7、谷)师:布谷鸟儿的歌声之所以动听,是因为它不仅有节奏而且还有音高呢。出示节奏一起模仿(3

8、103

9、103

10、1)2.听辨音高师弹琴生随琴唱,边唱边做手势师:

11、同学们你们认识31这些音吗?(出示音阶)生随琴唱一遍(师提示从低到高排列)4师:出示音,学生辨别高低。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伴有杜鹃叫声的乐曲——《杜鹃圆舞曲》。(二)欣赏第一乐段1.聆听第一乐段,体验布谷鸟在音乐中的形象(幻灯片出示乐谱)师:当你听到杜鹃叫声时别忘了用高低的手势表示出来。引导学生作高低手势。2.复听,体验三拍子的特点(1)体验强拍师:从刚才的音乐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杜鹃高高低低的叫声。其实在我们音乐中,不仅有音的高低,还有强弱对比。师:老师边唱边打节奏,(幻灯片出示第一段

12、乐谱)学生观察并听辨音的强弱。师:抽生说出强拍上的音。11527541生:边唱边用跺脚的方式体验强拍师出示三角铁,提示生在强拍上演奏。(2)体验弱拍生用跺脚表示强拍,师用拍手打弱拍提问:老师拍了几下手?生:2下师:一个强后边有两个弱,交换,师跺脚,生用拍手表示弱拍师出示沙锤:加入打击乐器沙锤表示弱拍(3)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一个跺脚加两个拍手是三拍,这就是音乐中我们常说的三拍子。我们也可以用强弱弱来表示它。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种乐器——双响筒。看老师是怎么用它来表示三拍子的。4抽生练习。(4

13、)练习三种节奏(5)随音乐用打击乐器表现第一乐段(三)欣赏第二、三段主题1.完整聆听乐曲,听到和第一段不同的主题时用手势表示出来。2.三段主题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师:相信每个同学肯定都有非常好的想法,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优美的情感。3.介绍作曲家挪威约纳森(四)学习圆舞曲基本舞步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圆舞曲是几拍子的乐曲了吗?生:三拍子师: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欧洲非常流行的一种舞曲,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圆舞曲的精彩视频。生看完学习基本步法(五)编创活动

14、分组表演第一组器乐组第二组律动组第三组圆舞曲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