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13378
大小:11.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7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XXXXX镇中学一、试题特点分析本次期中考试的主体是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实考人数共1513人,平均分74.68分,及格人数858人,及格率56.71%。本次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来源于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65%、中等难度题约占25%,难题占10%,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中第一小节《14.1整式的乘法》的内容。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难
2、易也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较能如实地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和对中考必考知识点的详细解读。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二、试题分析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一)、单项选择题,总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第1题考察轴对称图形,第2题考察整式的乘法,第3题考察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题考察绝对值大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第5题考察三角形全等判定在划玻璃问题中的实际运用,第6题考察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第7题
3、考察长方形纸片的折叠对称问题,第8题考察含有30度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相结合的几何问题。看似简单的8个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全部做对不但要求对知识点熟练掌握,还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很多学生在做题时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导致得分较低,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如第8题运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学生出错率较高。(二)、填空:总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第9题是考察学生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的掌握情况,这题的得分率较高。第10题考察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运用,学生在填写答案的时候容易出错,会漏写单位。第11题考察角平分线的性质
4、,本题得分率较高。第12题考察轴对称的知识,本题得分率较高。第13题考察补充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得分率较高。第14题考察学生对数据的归纳、推理、估计的能力,得分率较低。(三)、解答题:总共9题,共70分。第15题是计算题,考察的知识点包括:乘方,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和0指数幂。第16题是作图题,包括两个小题,第(1)小题是作角的平分线,第(2)小题是找路径最短,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得分率较高。第17题是在直角坐标系方格中作轴对称图形并写出坐标,部分学生不按要求作图答题导致丢分。第18题是证明题,由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得出对应边相等,得分率较高。第19题分成两个问题,第(1)小
5、题由三角形全等得出边相等,第(2)小题由(1)的结论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角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边相等,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得分率较高。第20题、第21题、第22题都是分成两个问题,第(1)小题都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第(2)是证明角相等或者是求一个角的度数,三个题都属于中等难度,考察学生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知识,三个题的第(2)小题得分率都不高。第23题是考察的是推理判断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在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数量关系,得分率较低。整体这次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分析:其一,学生刚接触证明题,比较生疏,无从下手,不知从哪分析起。其二,学生书写的格式不规范,不懂地利用几何语言
6、来表述。其三,很多学生读不懂题意,或者粗心没有读清楚题意就开始做题,很简单的一道题导致学生失分率较高。最主要一点:学会的知识点不会融合,独立解题会,把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就解决不了。整体过程的反思:1、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到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教学,除了让学生识记,还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形成数学能力。2、对学困生的辅导不到位,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3、要理解新教材意图,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大胆丢掉繁、难、偏、旧的试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三、今后教学中的一些启示(1)
7、重视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运用。(2)注重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一课一得。(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做学生的指导者与促进者。(4)联系实际,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5)转变观念,培养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本为主,提高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通过师生的努力,使学生能力和成绩有所提高。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通过这次考试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