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现浇楼板裂缝分析与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近年來住宅建筑数虽不断増多,而现浇楼板裂缝是目询最普遍也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虽然有的裂缝对结构安全没有多大危害,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处理方法,供同行借鉴。关键词:楼板裂缝;开裂原因;防治措施;处理办法一、概况:如河南省某一住宅小区共建住宅楼6幢,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8~18层,多层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9.5m,高层为框-剪结构,建筑高度为63.5m,该建筑基础为泥浆护撰钢筋混凝十•桩;楼面结构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十•板,板厚lOOmg本工程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
2、缝宽度限值为:室内止常环境0.3mm,露天环境及地下室0.2mmo该工穆于经实地踏看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14幢房屋均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宽度在0.2mm-0.4mm之间,裂缝位置绝大多数处在板四周阳角处,少数沿板跨间及板负筋边缘的裂缝。于是,根据业主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首先对龙屋沉降昴和倾斜度进行复杏,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为确认混凝十强度,现场取24个部位作了冋弹•实验,并用超声波和钻芯取样进行强度校止,实验结果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而从施门丫l位捉供的各项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复验报告、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和现场原材料抽样分析的结果来看,可以排除各种原材料不合格的因索。再杏看施工图纸也符合有关规
3、范要求。鉴于丄述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确认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混凝十•的收缩:混凝十•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工耍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垠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犁•性收缩裂缝,帘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新浇筑的混凝十-经压实
4、后,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八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蜩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蜩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索是混凝十.表而的丁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吋,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十•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犁•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川达l-2mm3这种裂缝在自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丁缩不受约束;相
5、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岀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白身收缩白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吋间,约l~2d才会出现,它是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吋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十•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冰灰比的变化对I:燥收缩和『I身收缩的影响止相反,即当混凝十•的水灰比降低时丁燥收缩减少,而『I身收缩增大。3、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收缩裂缝山温度影响产生的另一种裂缝,是混凝七外约束引起的,大多发生在混凝十.的降温阶段,混凝十•逐渐散热和冷却收
6、缩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外约束,会产化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十•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降温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多在混凝十•养护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裂缝较深,有时是贯通性的n(二)现浇板上过丫施一匸血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英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有时山于为了抢吋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十尚处在初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三)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楼面工程施工中齐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止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山于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会便钢
7、筋弯曲、变形,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耍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二、防治措施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川供参考:(一)设计方面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现浇板结构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丁•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