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doc

浅析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doc

ID:53791977

大小:5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浅析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doc_第1页
浅析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春季雨量较多时,特别是雨量较多年份,病害即会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是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极易发病流行。冬季以分生抱子和潜育菌丝体形态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夭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抱子传播为害。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一、病害症状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面上,也可发生在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的病斑比叶背面的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被害重,其

2、症状特点是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分散的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互相联合呈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增厚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a此粉为病菌的分生抱子》。后期霉层逐渐由口色变为灰色乃至褐灰色,上面散生黑色颗粒。病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矮缩不能抽穗。二、传播途径该病菌可以分生抱子或子囊抱子借气流传播到感病小麦叶片上,遇有温湿度条件适宜,病菌萌发长出芽管,芽管前端膨大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表皮细胞,形成初生吸器,并向寄主体外长出菌丝,后在菌丝丛中产生分生砲子换和分生抱子,成熟后脱落,随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多次

3、再侵染。病菌在发育后期进行有性繁殖,在菌丛上形成闭囊壳。越冬病菌先侵染底部叶片呈水平方向扩展,后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早期发病中心明显。三、发病规律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度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度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则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浸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四、防治方法I•选用抗、耐病品种。2•农业防治:越夏区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铲除自生麦苗;合理密植和施用氮肥,适时增施磷、钾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4、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抗病性。7•用药剂防治可收到明显的制止病害蔓延的效果,施药的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发病早晚、病情轻重和药剂种类而定。一般在拔节期至孕穗至齐穗时开始用药,每隔H〜I•天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用药种类有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退菌特、三哇醇4粉锈宁》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