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簌簌衣巾落枣花”.doc

浅析“簌簌衣巾落枣花”.doc

ID:53791827

大小:6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浅析“簌簌衣巾落枣花”.doc_第1页
浅析“簌簌衣巾落枣花”.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簌簌衣巾落枣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簌簌衣巾落枣花”张戳《语文知识》2005年第二期的《另辟鸿蒙沾溉百世一一浅评苏轼的〈浣溪纱〉(五首之四)》,深入浅出地对苏轼的这首词作了评析,但其中有一处笔者不敢苟同,即对这首词的第一句“簌簌衣巾落枣花”的评析:“词的开头,作者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象声词'簌簌这个句子是'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颠倒它的目的在于突出'簌簌'这静中的声响……”描写静中的声响,般是以动衬静,以轻微的声响来衬托环境的宁静,诸如旷野中的鸟啼、虫鸣,夏季庄稼或小草的拔节声,夜静时猫头鹰的叫声等等。试看峻青的《第一场雪》描

2、写雪夜的寂静道:“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以轻微的、不易捕捉到的响声来衬托山村雪夜的寂静。《浣溪沙》的上阕,除了写到枣花簌簌地飘落外,还有村里一片缥车声响、老农卖黄瓜的叫卖声,也必然有买黄瓜的人。从这些景象的描绘,感觉不到一丁点宁静的意味。其实,词的上阕只是作者拈取了儿个镜头,展示了当吋农村画面的一角。“簌簌衣巾落枣花”并非为了突出“簌簌”这“静”中的声响,而是交代了时间,写出了作者初进村时的所见,表达了作者看到灾后农民恢复

3、生产的喜悦心情。“簌簌衣巾落枣花”一般的叙述结构确如作者所言——“枣花簌簌落衣巾”,但是,改变句式结构果真是为了突出“簌簌”这静中的声响吗?非也!这“簌簌”的声响能盖过“村南村北”的缥车声吗?能盖过买卖黄瓜的吆喝声、热闹声吗?这里,作者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词的格律。“浣溪沙”,一种词牌名,全词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沙溪”。词的一、二、三、五、六句押韵,且押平声韵,词谱如下:©仄平平仄仄壬,㊉平@仄仄平壬,平④仄仄平壬。©仄㊉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壬,平©仄仄平壬。(字外加圆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带横线的表示韵脚)再看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簌簌衣山落枣花,酒困路长唯欲睡,仄仄平平仄仄壬,仄仄仄平平仄仄,村南村北响缥车,日高人渴漫思茶,平平平仄仄平壬,仄平平仄仄平壬,牛衣古柳卖黄瓜。敲门试问野人家。平平仄仄仄平壬。平平仄仄仄平壬。如果把“簌簌衣巾落枣花”改为“枣花簌簌落衣襟”,这句的格律就变为“仄平仄仄仄平平”,不同于首句的“(©仄平平仄仄半”了,非但不合《浣溪沙》的格律,且韵脚为“巾”,属于“真”韵,而这首词押的是“麻”韵。所以,该文作者认为把首句改为倒文的目的在于突出“簌簌”这静中的声响

5、的说法欠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