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91550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和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和思考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的实施开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与区域经济的特点相适应,必须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个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1校企合作的模式广义地说,“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应该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2、办学的基木要素,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措施。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1“企业配合”模式这种模式中,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耍是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目前,我国多数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1.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冃标、教
3、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1.2“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职业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职业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所以参与培养人才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2校企合作的思考(1)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适应经济发展
4、的需要,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一种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企业,学校,受训者在一个较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下都是受益者,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对企业来讲,在口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越來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建立持续的人才保障措施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成为了企业技能人才的储备库和培训基地,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讲主要是能满足长期,稳定的人才需求。(2)对学校來讲,一方面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开设各种专业,学生有就业有保障。另一方面学校木身需要
5、建立学生实训场所,而企业为了行业竞争,总是会购置最先进的设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了便利的实训场所。这种合作形式同时让学生受益,经过“真刀真枪”演练的学生走上社会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对学生来讲,学生一方面毕业就就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而由于受训者在校的学习内容就是基于企业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在就业前就已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步入企业短时间内就能成为熟练工人,且提高了个人能力和收入。(4)切实增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企业实际需求上的,学校是为企业用工、发展等服务的,因此,学校
6、紧紧围绕企业需求转,对教育教学和服务不断作出调整,同时应充分调动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企业主动的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全过程中,一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企业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全过程参加或参与到校企合作过程屮。(5)必须加大对校企合作的经费投入。物质是基础,要做好校企合作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做支撑,学校无法承担起校企合中的基础,只能起到教育服务作用。因此,要推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必须由企业拿岀适度的经费予以支持,开展校企合作之前应签定合作协议,以避免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
7、益的和生产实(下转第91页)(上接第89页)践等因素的考虑,在校企业合作中不愿意承担过高的费用。3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3.1观念问题很多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部分企业岀于口身经济利益的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由于校企合作必然带来管理上的变革,学校行政人员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阻力。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不高。
8、3.2运行问题对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推进,没有从系统的观点,通盘考虑,统筹运作,使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最优化地实现办学冃标和预期效果。微观的运行制度不够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当与学校现行制度发生碰撞时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欠缺技术开发方而的合作。职业院校办学越是向纵深发展,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