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

ID:53774030

大小:350.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4-26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_第1页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_第2页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_第3页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_第4页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说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二.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围绕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核心知识点

2、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从现象入手,通过讲授与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启发学生大胆假设,总结规律。之后从现象过渡到本质,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充分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让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②理解并识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②学习经典研究的科学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

3、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3)情感目标: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②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生物膜的的探究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难点:生物膜的的探究历程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三、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第1节跨膜运输的实例等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课以“自主探究法”为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不

4、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论坛的积极讨论,通过对生物膜模型的建构,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当时就遇到过用什么

5、材料作细胞膜的问题,本节课从这个问题出发,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栏目,三种材料,哪种作细胞膜?学生通过讨论就会认识到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必须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细胞膜到底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使它具有一定的功能呢?有更好的材料吗?学生更广泛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传授新知1、科学家探究的历程: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过程。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实验一时间:19世纪末1895年人物

6、:欧文顿(E.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讨论问题①:该实验可说明什么?问题②:一般说来,要研究某一物质或物体的分子结构首先要弄清其化学组成成分。为何E.Overton不用化学分析方法去弄清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实验二时间:20世纪初实验:采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化学分析表明: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讨论问题①: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7、?问题②: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实验三时间:1925年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单层面积是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讨论问题①: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问题②: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成怎样两层呢?实验四时间:1959年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讨论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