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

ID:53766887

大小:522.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5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_第1页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_第2页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_第3页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_第4页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财会通讯·综合2014年第7期(下)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刘胜(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

2、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关键词: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一、引言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新兴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保护投资者的司法体系和外部监管市场等还不健全,存在股权高度集中,人为的市场分割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等不利因素。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不断涌现,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规范发展的一个难点和焦点问题。其中,终极控制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盈余管理实现对中小股东财富的剥削,误导外部投资者进行决策。因此,本文试图从复杂的控制结构分析终极控制人特征对

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揭示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从而证明终极控制人有能力和动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增进对终极控制人与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作一些基础性lT作。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Anastasia,Angela(1998)分别对控股股东分离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交叉持股、金字塔结构以及多重股份结构这几种方式进行了分析。Julia,Whitney(2002)也表明,大股东为了使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产

4、生分离,普遍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当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金字塔式持股结构对中小股东利益上的侵害方面。Claesens,Djankow和Lang(2000)改进了LLS(1999)提供的分析方法,以所有权衡量现金流权、以投票权衡量控制权,分析了东亚9个国家(地区)的2980家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股东通过运用金字塔持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方式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尤其是,家族控制公司或规模较小的公司。与此同时,我国约59%企业的高管都是由控股股东担任,企业经营者与控股股东很少有相分离的情况,这也表明了控股股东为了达到强化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

5、不仅通过金字塔持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方式对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分离,还通过指派自己的家族成员担任上市公司的高管。(二)国内文献林菲、刘全新和陈桂圆(2002)依照LLs(1998)提出的终极产权原则为前提,并采用了国家及私人终极产权控制这两个概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作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被政府控制的约为80%,而非政府控制的约为20%。张华、张俊喜和宋敏(2004)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大多采用金字塔持股结构实现以较少的投资控制较多公司股份的目的。平均而言,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投入为18.93%,而其控制权为32.15%。与其他东亚国家

6、相比,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度更大。目前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普遍采用金字塔型持股结构。李晴晴、江华、刘思明(2002)对我国由家族企业控制多家上市企业这种现象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家族企业广泛使用金字塔持股结构来对多家上市企业进行控制,加重了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致使企业价值降低;另外,这也造成控股股东侵害少数股东权益的概率加大。陈建平和余志中(2004)表明,在我国大部分的控制性家族企业通过多层控制以及金字塔持股等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造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相分离,且分离程度比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家族控制上市公司都要高。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终

7、极控制人股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两方面假说,一是“利益协同效应”假说,二是“利益侵害效应”假说。当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较低时,较高的股权集中度提高了终极控制人在公司治理中的参与度。随着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的增加,其所有权也增大,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终极控制人有动机控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此时随着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的增加,盈余管理会降低。但随着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的增加到一定程度,终极控制人可能沉溺于非公司价值最大化行为中。因此假设:假设1:其他条件相同.盈余管理与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呈现U形关系。即盈余管理先随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后随着终极控制

8、人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作者简介:刘胜(1959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