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

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

ID:53765228

大小:457.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5

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_第1页
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_第2页
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_第3页
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_第4页
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4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Vo1.29No.42014年8月JOURNALOFDALIANOCEANUNⅣERSITYAug.2014DOI:10.3969/J.ISSN.2095—1388.2014.04.013文章编号:2095—1388(2014)04—0391—06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张萍,周鑫,秦伟,柏爱旭(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3.淮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淮安223001)摘要:研究了3种底栖动物培养基

2、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对池塘底质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积累量和底栖动物种类及其生物量的影响。3种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鸡粪、鸡粪与猪粪混合)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虾、蟹分别为6000、1000,8000、800,10000、300ind./667m,虾放养规格为300~400尾/kg,蟹放养规格为120只/kg)按随机区组排列,共设置9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组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鸡粪培养基和鸡粪与猪粪混合培养基组(P<0.05),而底栖动物种类及总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组(P<0.0

3、5);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高密度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a组底质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克氏原螯虾中、低密度组(P<0.05),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养殖密度水平对底栖动物种类则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克氏原螯虾与河蟹Eriocheirsinensis的养殖密度分别为8000、800ind./667m时的组合为最佳。关键词:培养基;密度;总氮;总磷;总有机碳中图分类号:$949文献标志码:A在淡水养殖过

4、程中,池塘底质不仅是氮、磷、确定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在虾、蟹养殖过程中的作碳等营养元素的富集库¨j,养殖生物觅食和栖息用以及合适的虾、蟹放养密度,旨在为虾、蟹新型的场所,而且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地及营天然饵料培养基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降低水养素再循环中心,通过营养盐的交换及物质再产养殖自身污染、保护环境、实现淡水池塘养殖的循环过程,底泥成为生长在池底的水生生物所需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养盐的来源之一J。底质通过与水体的相互作用1材料与方法能强烈影响水质,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生存的内外环境,成为养殖环境调控中的主要因素之

5、一。1.1材料随着中国池塘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传统有机肥培养的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虾、蟹摄食的需要,人工试验用培养基分别为鸡粪培养基、鸡粪与猪粪饵料的大量投入加重了池塘的有机污染,导致养殖混合培养基和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成分见表1。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水产养殖业普遍存在1.2方法效益滑坡的现象,池塘底质恶化和过度放养导致天然底栖饵料生物资源枯竭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1.2.1试验条件试验在江苏省盱眙恒旭科技发因此,改良底质和培养天然饵料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进行。试验选用标准化新泥底稳定发展的首要任务,但迄今尚无培养基

6、及放养密池塘27口,每口池塘水面积约2400m(长为60度对底栖动物种类及生物量影响的系统报道。本试m,宽为40In),坡比为1.0:2.5,池深为1.5—验中选用3种培养基和3个放养密度水平,通过分2.0In。池塘内开挖“回”字型环沟。池塘水源为析和对比不同条件下池塘底质的总氮、总磷、总有洪泽湖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塘进水、排水机碳积累量和底栖动物种类及其生物量等指标,以系统完善,池塘均铺设了纳米微孔增氧管道(功收稿日期:2013—10—29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70)作者简介:张萍(198

7、6一),女,硕士研究生。E-mail:~o41o@126.tom通信作者:周鑫(1956一),男,研究员。E-mail:zhoux@fire.cn392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第29卷率为0.225W/m),为养殖虾、蟹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时INx0.1m)。条件。1.2.4底栖动物的采集与相关指标的测定每口1.2.2试验设计试验设鸡粪、鸡粪与猪粪混合池塘设5个采样点,采用改良的彼得生采泥器和底栖饵料生物3种培养基,每种培养基下设3个(开口面积为0.02m)采集池塘泥样,混合后倒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a与河蟹Erioc

8、heir入底栖动物分样筛,4O目、60目的分样筛按照目sinensis放养密度水平(虾、蟹分别为6000、1000,数大小重叠放置,孔径大者放在最上层,进行清8000、800,10000、300ind./667m),即低、洗。然后置于白瓷盘上挑拣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