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

ID:53762223

大小:810.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24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_第1页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_第2页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_第3页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_第4页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管理工程学报Vo1.28,No.3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EngineeringManagement2014年第3期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项杨雪,梅亮,陈劲(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1121;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了系统集成的思想,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复杂性科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问题

2、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具有自组织特征的“B—z”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构成的Logistic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讨论了高校三个能力子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确定了主导能力要素的序参量模型,并且对我国31所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调整内部能力结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视角与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关键词:知识三角;产学研协同创新;动态演化;自组织理论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62(20

3、14)03~100—11学研究、教育和产业创新)中的表现,将其进一步分解为知识0引言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知识转移能力。同时,通过运用系伴随研究与实践对协同创新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国统论的思想进一步识别高校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家制定了战略计划以推动高校、产业、政府等创新主体间的的主导能力因素,以此构建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方程来预测高协同合作。以欧盟知识三角战略为例,高校改革推动科研、校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最后,对教学与创新成为提升高校与区域竞争力的手段。我国为推我国31所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进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

4、制改革制定《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验证性实证分析,以此为我国高校如何通过能力重构来提升升计划》。实践显示,高校创新能力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提供了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关键。同时,随着近年来自组织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开1理论基础始从该视角来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过程机理。如李嘉明1.1自组织理论提出了基于2维系统动力方程研究了产学研联盟演化机H.Haken将自组织定义为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制⋯;张铁男引入系统动力学“B—z”反应模型构建了3维则,各尽其责、协调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Prigogine指出变量模型对企业系统演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等

5、等。其自组织理论研究复杂系统形成与发展分析系统从无序向有中,“B—z”反应模型是复杂性科学研究里重要的模型,耗散序演变的过程,其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开放系统、远离平衡结构理论和协同论等都将其作为经典案例进行研究。但综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同时,通过引入变量,将组织系观已有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都仍着眼于企业层面来探讨统看成是由要素和子系统构成,以控制变量(系统达到稳定产学合作的协同演化问题,而较少地从高校层面来分析产学状态并实现协同条件)和状态变量(描述系统宏观行为)描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机理。当然,随着知识三角(科学研究、教述系统特征。此外,Wolfgang

6、T和HermannH指出自组织育和产业创新)和高校创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本研究希望从理论将系统的状态变量分为快变量与慢变量,并认为了“慢理论和实证来进一步探索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作变量主宰着系统演化发展进程和结果”的役使原理;系统通用机理,以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白。过改变控制变量达到阈值,使某个状态变量作为役使系统为此,本研究通过以自组织协同论中较为经典的“B—演化的主要作用力而成为序参量,其他变量则成为役使变z”反应模型为分析框架,根据高校创新能力在知识三角(科量,最终,实现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收稿日期:2013-03-13修回日期:2013-05-

7、09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A080127)作者简介:项杨雪(1985一),女,浙江台州,博士,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科教政策创新经济学。一1O0一Vo1.28,No.3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第3期1.2“B—Z”反应模型与知识三角到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郭斌提出的政策因本研究运用“B—z”反应模型作为知识三角及其协同演素、Martinezetal提出的文化价值观因素和石金涛提出化规律分析的基础模型。B—z反应也称贝洛索夫一扎波金的地理因

8、素。。等。本文以高校系统的外部投入作为控制变斯基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