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62024
大小:146.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4
《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初探-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备藏淄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初探0张怡春彭芝兰孙平张子伟一、为什么要选用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很大。正如杨甲寅先生(2014)所说,“电子书包作为一(一)是新课改的要求种个人便携式的学习终端,提供内容丰富、交流便捷、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馈及时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变革创造了人心,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以往那种物质条件。”我们探索“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纯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式”,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实现语文自主实践
2、、自主建构、从而自主成长的教学模式所取代,课程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并将最终实现“基于教师教的学转变为基于学生教自己的二、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学”(王尚文2007)的目标。正因为如此,在师生教与(一)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学的关系上,郑逸农先生(2014)认为应该是“以教促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传统的学”,即“教师不在学生前面带路,更不背着学生走路,语文教学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而让学生自己走,独立面对路上的各种问题,并尝试着自受,费时费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学生的主观能动
3、主解决。教师在课前的备课环节其实已经走过这条路,知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创造力得不到培养和加强。采用基于道哪些地方有坎坷,有荆棘,也知道该怎么解决;但教师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不主动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走在前面,自己走在后面。在习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学生遇到问题并独立解决后,教师才说说自己解决的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实现了以学生法,和学生分享,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反对“以教为中心的教法转变,改变了传统的那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带学”、“以教代学”和“无为教学”方式
4、。再越俎代庖,而只是积极地引领、有效点拨而己。笔者赞同郑先生的看法。“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这种模式主要是在当前先学后教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教学模式”正与郑先生的主张不谋而合,也契合新课改要来的,以导学案为主要载体,学生按导学案的内容依序学求,符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习。导学案内容一般呈现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测(二)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要求评、学习反思等。也像杨甲寅先生(2O14)所介绍的他们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语文课程与信息技广州市番禺区的做法一样,我们在课前制作学案时会针对术高度融合,既是时代的要求
5、,也是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每~个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并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预设需要。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但是,我们以前的做“学习帮助”,链接文本、音频或视频等学习资源,供学法还是低水平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很粗浅,生在自主学习时采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了所思、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十分广阔的挖掘空间。世界著名新所感、所疑,可以在班级讨论模块(论坛)中发帖交流,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2011年)认为,电子书包是教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交流过程(实质也就是自主合作探对未来学习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技术。这对我们的启发究过程),
6、适时引导点拨,努力将讨论引向深入,并将学2014.09教孚
7、税生优秀成果汇集起来,供大家欣赏、借鉴。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看资源时论蹙流测试歧日圆f1习=;:1{入切饼巩Ⅲ抛_,f“法指导、欠沣导泖0歧馈圈固资源障祥髓雄良彰激励(二)模式应用举例这里略举必修3《祝福》为例。导学案电子包内教师先设定(提供)如下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小说的阅读方法(尤其是人物分析、情节概括、主题归纳、技巧分析等的方法),他人的研究成果,课堂练习(测试)等。至于问题交流、释疑解难等,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东西,尽管教师心中其实早已有了这
8、些东西,知道《祝福》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哪里学生会生疑等等,但教师事先并不提供,也不能提供,否则就达不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了;教师要完全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来有效引导,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广阔空间。只有在他们探究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或深入不下去时,教师才适时提供帮助,推荐他们阅读他人的某些文章,以求得到启发。比如,学生在讨论《祝福》主题时,为了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我们就向他们推荐了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张怡春名师工作室(高中语文)”里的如下文章:《说说“我们的阿毛”》《说说祥林嫂的“耻辱”的标记》《爱莫能助:“我”面对祥林嫂
9、的尴尬与彷徨》《(祝福)中同故事人物“我”对其他人的态度》《通过“我”看鲁迅、契诃夫笔下的国民性》《说说“寻死觅活”》。学习本课,学生讨论是很热烈的,他们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1)祥林嫂为什么要逃离祥林家,(2)为什么她再嫁贺老六时要那么寻死觅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