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论文.pdf

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论文.pdf

ID:53752620

大小:247.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3

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论文.pdf_第1页
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论文.pdf_第2页
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0郭瑞芳[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430011]l摘要:包恢诗论以意境为中心,从创作论角度提出,要创作出高水平诗歌,诗人必须注重创作技巧的提高和真情实感I的抒发。前者是一个由难入易的艰难学习过程,后者需要诗人克服后天种种欲望的蒙蔽,保持天性中的自然纯真。I关键词:包恢创作技巧真性情包恢的诗论尽管内容不多,却不妨碍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恢在谈论诗歌时,既谈到了优秀诗歌的特征——富有意境,以及意境的表现和实质。他还详细说明了优秀诗歌的创作问题。包恢的创作论大致强调了两点:第一,诗之创作技巧的修习是一个由难人易的漫长过程。第二

2、,抒情是诗的本义,诗必须灌注诗人的真情。第一点主要解决创作技巧上的超越性,实现形式上的美感,也为诗人情感、意趣的传达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点,则在前者的基础上保证诗言之有物,保证诗具有风流蕴藉的言外之韵。一、“先难而后易”的修习主张包恢认为,诗人提高创作技巧,需要向前辈学习,并且学习过程是一个由难入易的漫长过程。概括而言,也就是包恢提出“先难而后易”的修习主张,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包恢明确指出诗歌创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天才,多数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创作水准。他说:然此惟天才生知,不假作为,可以与此,其余皆须以学而入。学

3、则须习,恐未易迳造也。所以前辈尝有“学诗浑似学参禅”之语,彼参禅固有顿悟,亦须有渐修始得顿悟。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体已成,渐修如长养成人,岁久而志气方立。此虽是异端语,亦有理,可施之于诗也。这段话借用参禅和婴儿的出生形象说明:学习创作的过程十分漫长、辛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质变的飞跃源于量变的积累,所以要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学习。第二,包恢认为诗歌创作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的过程。《答傅当可论诗》道:半山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某谓寻常、容易,须从事奇崛、艰辛而入;又妄意以为“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不外是诗法。况造

4、物气象,须自大化混浩中沙汰淘熔出来,方见精彩也。唐称韦柳有晋宋高风,而柳实学陶者,山谷尝写柳诗与学者云:“能如此学陶,乃能近似耳。”此语有味。②学习的途径有二:一种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一种是先难后易,一开始就拣硬骨头啃,虽然困难,但是进步快,而且一旦把困难的部分都掌握之后,其他就很容易了。于是,很快就可以进入学习的下一个境界:得心应手的自由创作境界。包恢认为,学习诗歌创作应该采取第二种方法,由难入易,掌握了难以掌握的创作技巧之后,再加以修炼,慢慢走人了熟而生巧的境况,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信笔所至,处处皆诗。而所创作出的诗歌自然看似平淡,若

5、不经意,而实华美、奇崛。在《书徐致远无弦稿后》,包恢又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王半山有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泛观远斋诗,或者见其若出之易,而语之平也。抑不知其阅之多,考之详,炼之熟,琢之工;所以磨砻圭角,而剥落皮肤求造真实者,几年于兹矣!故其字字句句有依据,有法度,欲会众体众格,而无一字妄用,一语苟作者。切无谓其寻常容易,乃奇崛之最,实自艰辛而得也。③包恢在这里除了说明诗歌创作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难入易的过程之外,进一步说明了学习诗歌创作的难之所在。这个难就难在要花大量的工夫:必须“阅之多”,广博地熟读他人优秀诗篇;“考之详

6、”,认真归纳提炼诗歌的体制、源流,探寻杰作的篇章结构;“炼之熟”,“琢之工”,进行创作练习,经由练习娴熟掌握创作技巧,才能返朴归真,使创作出的诗歌看似无技巧,实际上“字字句句有依据,有法度”,处处符合诗歌表达的规律,能够“欲会众体众/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文苑经纬162格,而无一字妄用,一语苟做者”。即:广泛融会众家创平不足,而后者完全缺席。有鉴于此,包恢既强调创作作技巧之长,自成一家,却不违背普遍的规则,于格律技巧的修习,又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本质。他认为真情体制之中优游自如,游刃有余。进入了这种自由创作的实感的抒发是

7、诗由工人妙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作为克境界,便完成了由难人易的蜕变。服江西诗派诗弊的主要筹码。第三,诗歌创作的标准是“非巧非拙”。既不刻意求巧,又不刻意求拙,而要由巧人拙,超越工巧,达到大二、对诗之歌咏真性情的强调巧若拙的境界,使诗歌显得似巧似拙,非巧非拙。《书侯体仁存拙稿后》道:包恢特别突出了诗歌的抒情特征。他强调抒情是文字觑天巧,未闻取于拙也。今侯体仁之诗文,第诗的本质,一定要因情作诗,反对为诗造情。见其巧,未见其拙,而乃独以存拙名何哉?予观圣贤矫他认为优秀的诗歌是在两种情形下产生的。一种周末文弊之过,故礼从野,智恶凿。野近于拙,凿穷于是“

8、天机自动,天籁自鸣”,一种是诗人“或遇感触,或遇巧。礼智犹然,况诗文乎!尝闻之日:江左齐梁,竞争一扣击,而后诗出焉”。《答曾子华论诗书》写道:韵一字之奇巧。不出月露风云之形状。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