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ID:5374832

大小:508.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8

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_第4页
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4期国外油气地质信息o.42005年12月Oil&GasGeologyInformationAbroadDec.20o5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S.N.Ehrenberg著陈丽丽译陈钦保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些用于比较世界上所有产油国(除加拿大以外)的30122个硅质碎屑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然而,另外的曲线涉及到加拿大艾伯塔盆地的5534个硅质碎屑岩储集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集层。文中还展示了非加拿大油藏的平均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度的关系,并叙述了砂岩

2、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同时讨论了关于每种岩性中控制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深度增加,中等和最大孔隙度稳定减小的趋势反映出因热暴露随深度增加而导致埋藏成岩孔隙度的损失。这些趋势与在较深埋藏期问砂岩和碳酸盐岩孔隙度在溶解作用下会普遍增加的说法似乎不一致。或许因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与石英相关的较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且导致较低的抗化学压实作用和相关的胶结作用的产生,所以在一个给定的埋藏深度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中等和最大孔隙度值都比较低。在所用的深度上,与碳酸盐岩比,相对少数的低孔隙度(O一8%)硅质碎屑岩储集层也许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裂缝发生的更为普遍,并反映出这些裂缝为促进低孔隙度岩石

3、的经济产量起到的效果。总之,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对于一个给定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存在较低的渗透率,但是高孔隙度值和高渗透率值两者的比例特别低。所提供出来的数据可作为储集层质量分布的综合指南,在缺乏详细地质信息,例如埋藏和热情况下,它能够合理地预测钻至任何给定深度的探井的储层质量分布。【关键词】硅屑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孔隙度渗透率1前言储层参数的比较来填补这一空白,储层参数的可信度是以它的极度一般性为基础的:基本来自全部产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之间两个根本不油区的油气储层数据库编汇(一项全球情况研究)。同点是:①沉积物产地(外来的砂岩与本地碳酸盐根据这一纯粹的经验基础,我们提出了一系列

4、假设岩);②碳酸盐岩矿物的较剧烈化学反应(Choquette来说明硅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质量之间的所有相和Pray,1970;Moore,2001)。后者对于成岩作用和似点和不同点。储集层质量具有极大的意义,如此大部分硅屑岩层仅仅显示了早期成岩作用的较小影响而不像碳酸盐2资料岩凝结作用和上壤发育的影响那样大,碳酸盐岩的这项研究中的资料是由IHS能源(能源资料信特征是广泛的早期岩化作用和孔隙度的变化。因为息导航数据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美国能源这个对比,所以在油气储集岩中两类主要岩性的孑L部(全油复原信息系统数据库)、工商部门、英国、挪隙一深度和孔隙度一渗透率分布方面可能存在大而威石油

5、理事会和艾伯塔能源公用理事会联合提供系统性的差异。虽然普遍接受这种差异的存在,并的。墨西哥海湾砂岩资料源自Seni等(1997)和且一般被引用作为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别处理的基础Hentz等(1997)。目前研究所检验的变量是:储层(Tucker和Wright,1990;Lucia,1999;Moore,2001),顶部深度、最高温度、岩性、生产井中储层层段的平但是这些差异的实际性质和数量足一个几乎没有或均孔、渗值、凝析油以及气田。文中列出许多单独油没有得到定量确证的课题。气田的复合储集层。数据库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这个提示的目的是通过展示硅屑岩和碳酸盐岩维普资讯http://www.cqvi

6、p.com塞r_4塑!堑碳酸盐岩气储层韭匕: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33·都是算术平均值,大概是以不同油气田中岩心分析、图1为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数据的地理分布电缆测井读数和产量数据的不同结合为基础的。这图。尽管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关于可采油量的数据不种数据编辑对于除储层质量以外的其它分析同样存多(例如:中东),但是图1中含油区的地理图像中在巨大多用性,例如流体压力、盖层完整性、运移和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因而我们认为这些图为两类主生物降解作用(Darke等,2004;Nadeau等,发表于杂要的储集层岩性提供了地球上已知液体石油资源空志报纸上)。将美国墨西哥海湾上总共9

7、312个砂岩问分布模式的质量上准确缩影。储集层缩减为662个,可采储量超过1千万bbl石其中少量(71)碳酸盐岩储集层很特殊,它们一油当量以便降低偏差。利用岩性信息将资料归成3般由极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白垩岩性组成。这些点类:①硅屑岩,主要由砂岩组成,但是也包括粉砂岩在图中由符号标出以利识别,但它们还未被列入计和砾岩;②碳酸盐岩(占具备孔隙度和深度数值的算得出的统计值中(表1)。41450个实例的25%);以及③其他一些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