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40212
大小:787.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从水磨羌城建筑风貌看灾后恢复重建对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Il威尉2013从水磨羌城建筑风貌看灾后恢复重建对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雍承鑫(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623002)摘要:四川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面结束,围绕灾后恢复重建中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情况,已具备了分析、评价和总结的条件。本文以‘全球灾后恢复重建最佳范例”的水磨羌城为例,从羌城的羌文化背景、选址、规划布局、道路系统和羌族建筑语言形式及符号入手,分析和总结水磨羌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情况。关键词:建筑风貌;羌文化;传承;保护基金:本文~2012年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课题“现代羌式建筑对羌文
2、化的传承-9保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项目编号:ASA12—18。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B水磨古镇历史悠久,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境内,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地,主要受羌文化影响,其岷江支流寿溪河畔,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建筑风貌具有独特的羌风羌韵。“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一)水磨镇的民族构成及分布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被水磨镇是一个由汉族、羌族、藏族构成的多民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第一镇,被全球人居族交融地,其中羌民族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
3、悠久的羌民族,在我国民族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2010年,水磨位。羌族人的历史,就是不断迁移和不断与其他各古镇成功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评定专家组评审验民族融合的过程。古羌人在迁移的过程中,不断有收,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分支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也不断有其他民族融合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称号。到羌族中来。最后,他们定居于岷江上游地区,并与水磨羌城为水磨古镇三大区之一,占地面积当地土著民族互相融合而形成了现在的羌民族,集611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结构8中分布在北川1、汶川1、茂县、理县四区
4、域。度设防,由和谐广场、170幢居民楼、农贸市场等组(二)水磨羌城的建筑文化分类成。建筑风貌借鉴羌族传统民居风格,结合西羌深居住在汶川县境内的羌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因厚文化内涵,把羌寨建筑的碉楼、碉房、石砌民居、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土屋等建筑形式综合运用,将传统羌族建筑文化与化差异。根据是否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情况,学术界现代相结合,形成了协调统一、民族特色鲜明的羌一般将羌族聚居区域划分为原生羌文化核心区和次寨。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水磨羌城的生羌文化区,I3’其中,次生羌文化区又可根据其所受文化背景、选址、规划布局、道路系统和
5、主要建筑语外来文化的不同类型,一般将其划分为汉羌、藏羌、言及符号方面,分析和总结水磨羌城灾后恢复重建汉藏羌三种。汶川县北部因地处羌族聚居区中心位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情况。置,受外族文化影响较小,羌族文化得到了很好保一、水磨羌城的文化背景留,能够突出体现出纯粹的羌文化特色。在建筑上建筑作为一种人为产品,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片石、黄泥土和木材,建和生活而创造的环境,它的风格必然渗透着当时、筑以石材叠砌和黄土夯筑为主。从底部至顶层,墙当地的文化特征。建筑形成不过是这种文化特征在体有收分,立面上多封闭,仅开少量传统形式木窗,建筑
6、领域中外化了的表现。⋯水磨羌城位于汶川1县外形变化有致,空间形态十分优美,建筑稳固牢靠,⑩芜旅文亿审题装饰成乾棱子造型,这代表羌民族的精神元素一一的左侧,在水磨羌城作为羌文化的一部分载体,被“脊梁”;第四,结合水磨当地气候,将羌族民居的很好的保留并运用在建筑外部空间装饰上,与羌城坡顶板屋运用在建筑上,既满足了遮风挡雨要求,的碉楼、碉房、民居融为一体,既让“泰山石敢当文增加了使用空间,又体现了开合有致、收放有度的空化”与羌族的住宅文化在羌城中融为一体,又体现了间流动性;第五,羌民族在建筑过程中,注重就地“吉祥平安文化”,使之成为水磨羌城传承羌族传取材,形
7、成了特殊的石木结合的羌族建筑语言,水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磨羌城在阳台外立面的处理上,很好吸收了这一元(六)其他建筑小品、构件及符号素,局部突出,用木质线条做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水磨羌城除建筑上传承了羌民族千年文化优秀间。的代表符号,还在景观设置和活动空间规划上采用羌族民居不仅是一个区域固有的群体性栖居与羌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主要体现在将安全符号,也是羌族村落生存与文化繁衍的根基。5·12围栏与传统羌族栈道和悬索桥围栏结合,羌族民俗汶川特大地震后,人们关注羌族建筑的命运,也就与壁画结合,点缀传统桥屋立面小品、修建羊皮鼓是在关注其文明的延续。灾后恢复重建重
8、视传承与锅庄广场、羌笛广场等。这些具有羌风羌韵的装饰、保护羌族文化,也是通过羌族建筑这一代表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