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BDS 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论文.pdf

GPS/BDS 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论文.pdf

ID:53737369

大小:254.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GPS/BDS 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论文.pdf_第1页
GPS/BDS 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论文.pdf_第2页
GPS/BDS 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论文.pdf_第3页
GPS/BDS 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GPS/BDS 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9卷第3期全球定位系统Vo1.39,NO.3GNSSWorldofChinaJune,20142014年6月GPS/BDS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吕金浩,吕志伟,杨剑伟,王兵浩(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多模导航定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GPS/BDS组合相对定位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编写了相关软件实现了GPS/BDS组合相对定位功能,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短基线下,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相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与GPS相当,组合系统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上有所提

2、高,且稳定性好。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对定位;GPS/BDS组合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268(2014)O3一OO04—040引言由于双系统组合定位相比于单一系统具有可是七参数布尔萨(Bursa)转换模型,其公式为]见卫星数目多、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双系统的组合定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1CGCS2000⋯14颗在轨卫星,可提供覆盖亚太范围内的导航、定1一位、授时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1]。同时北斗和GPS均采用码分多址技术,播发的广播星历的内一弧⋯,容和数据格式与

3、GPS也基本保持一致_2]。因此相比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GPS的兼容性更高。所以研究如何实现北斗与应用最为广泛的式中:△X、bY、△Z为坐标原点经平移引起的3个GPS系统相组合,对于当前北斗二号的组网情况、平移参数;n、t"2、为坐标旋转引起的3个旋转终端开发、系统定位精度及可靠性测试和系统市场参数;忌为尺度变化参数。推广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GPS时(GPST)以原子频标作为基准,其原点为1980年1月6日0时的UTC时刻,其与国际原1GPS/BDS组合相对定位原理子时(TAI)之间相差19s.其后随着时间的累积,1.1时空基准统一GPST与UTC之间的差

4、异为秒的整数倍,随跳秒GPS和北斗的坐标基准分别采用GPS坐标系的增加而增大。北斗时(BDT)与GPS时一样同属和CGCS2000坐标系,在组合定位解算时,应将两于原子时系统,且均无闰秒。BDT的原点为2006系统的坐标基准进行转换和统一。两个坐标系关年1月1日0时的UTC时刻,其与UTC的偏差于原点、尺度、定向及定向演变的定义都是相同的,保持在1s以内,因此,两个系统除原点相差且都是依靠IERS定义的ITRS坐标框架,参考椭1356周外,BDT与GPST还相差14S【5].球基本一致,在四个椭球常数a(长半轴)、∞(白转当进行GPS/BDS组合定位时,需统一到同一角

5、速度)、厂(扁率)、GM(地心引力常数)中,仅厂有时间系统,以GPST为时间基准。GPS/BDS观测微小差异[3]。因此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用户,无需数据参考历元以GPS周及周内秒表示,但北斗的收稿日期:2014-04-07联系人:吕金浩E—mail:137268137@qq.corn第3期吕金浩等:GPS/BDS组合相对定位解算及精度分析5导航电文(标准RINEX2.o或RINEX2.1)中参考机种差的影响,还可以保持模糊度的整数特性,方历元有可能以BD周及周内秒表示,也有可能以便整周模糊度的估计。设i、J为GPS卫星,m、n为GPS周及周内秒表示。当为前者时,需要加

6、上北斗卫星,其双差观测方程为1356周以及14S的差异,当为后者时只需加14S△一△+△N0一△+即可,这样可以使GPS和北斗导航电文中的历元△T+△,(5a)时刻严格对准,方便组合定位解算。同时两系统的△一△p+△Nrm—△+时间偏差还可以通过组差消除。△T+△0.(5b)1.2GPS/BDS相对定位解算将双差观测方程线性化,可得误差方程组合相对定位解算采用载波相位观测量,用载波相位进行相对定位的实质是利用接收机所接收—cAB,()一z.c6的卫星载波信号与接收机本振信号的相位差来确式中:y为双差模型残差;X为与时间有关的未知定卫星与用户之间的位置。其非差观测方程为

7、量(如用户位置);N为与时间无关的未知量(如一一c·+c·+GPS和BDS的整周模糊度);A为X的系数矩阵;AN~+T_卜O,(2)B为N的系数矩阵;z为观测量与站星之间几何距式中:J为卫星号;为接收机(流动站)标志;离的差值。依据下面原则解算X、N的值,设P为V分别表示相位观测量(m);为接收机到卫星的几的权阵,则何距离;c为光速;为接收机钟差;为卫星钟VPV—min.(7)差;为信号波长;N为整周模糊度;为电离层2算例分析延迟;为对流层延迟;O为多路径效应、观测噪声等误差的综合误差项。算例采用2012年4月6日的GPS/BDS双模设在测站“、r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