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33551
大小:19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梁张拉顺序对结构效应的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梁张拉顺序对结构效应的影响王立波张羽(1.安阳工学院;2.安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摘要:本文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某一单向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张拉顺序对结构边梁的效应,得到预应力梁采用不同的张拉顺序对边梁的影响不同,并给出了最佳张拉方案,为同类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关键词:结构效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O引言近年来,工程建设规模迅猛发展,结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在大型公共建筑、商业中心及标准化厂房等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单向大跨度框架结构体系。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在车道等位置经常采用大跨图2有
2、限元模型示意图度次梁方案,将大跨度作为间距较小的预应力次梁,而跨度E节点位移的1.82倍,边梁轴向应力最大为3.65Mpa,有小的方向则作为混凝土主梁或预应力混凝土主梁,这样可可能导致边梁开裂,如图3。减小两个方向梁的截面,达到节能优化结构的目标。1预应力张拉顺序对结构效应的影响本工程通道为布置形式为单跨18mX27m,采用大跨度次梁方案,将27米方向做成间距较小的预应力次梁,即跨度较小的方向为框架主梁,这样使小跨度方向承受较大的荷载。若张拉时不采取合理的张拉顺序,则次梁可能产生较大的收缩压力,可能导致边梁的开裂。图3边梁应力图工况2边梁水平位移如下:节
3、点A:一0.729mm:节点B:一0.780mm;节点C:一0.755mm,节点D:一0.661:节点E:一0.383mm,节点B位移最大。所有预应力梁张拉完毕后边梁的最大轴向应力为3.O6Mpa,边梁变形见图4。工况3边梁水平位移如下:节点A:一0.708mm:节点B:一O.747mm;节点C:一0.715mm,节点D:一0.622;节点E:一0.053mm,节点B位移最大。边梁的最大轴向应力为2.36Mpa,边梁变形见图5。图1平面模型示意图为研究不同张拉方式对结构效应的影响,本文采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局部模型进行研究,平面模型如上
4、图1所示,X向单跨布置,Y向由5根次梁将27米跨度进行分割,边梁截面为1800mmX2650mm,预图4边梁应力图图5边梁应力图应力筋在边梁侧一端张拉,有限元模型图2。计算过程中从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各种工况下,边梁各节点的位施工活荷载为2.5KN/m,施工恒荷载为结构自重,预应力移都很小,相比较工况3的位移最小,结合考虑工况1与筋采用四段抛物线布置,张拉控制力为O.7o,超张拉工况3两种张拉条件下,边梁的位移差别仅O.2mm左右,5%。经过对以上几种张拉方式进行计算分析后,结果如而轴向压力也变化较大,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建议可考虑下:工况3的张拉顺序进行张
5、拉。不同张拉方式对梁效应的影响由于施工阶段的荷载为预应力对边梁的侧压力,因此现拟定三种张拉工况,工况1为预应力一次加载:工主要对结构各张拉施工工况下的弯曲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况2先张拉2、3、4次梁,再张拉次梁1、5:工况3先张拉图6表示不同工况下边梁的弯曲应力对比图。次梁2、4,最后张拉次梁1、3、5。由图6可以看出,边梁的受力情况均为端部左侧受根据计算结果,工况1边梁水平位移如下:节点A:压,跨中截面右侧受拉;工况1边梁压应力最大为一1.602mm;节点B:一1.673mm;节点C:一1.654mm,节1.61MPa,拉应力最大为0.86MPa:工况3
6、跨中截面拉应点D:一1.461;节点E:一0.903mm,;节点B位移最大,为力为工况1的0.79倍。从上述三种不同张拉顺序的对比123试分析我国建筑设计中节能材料的应用韩辉张瑞栋(城市建设研究院建筑院二所)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呈现出愈发紧缺境更加舒适,从而使我国国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的严峻现状,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工作。建筑设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我国国民的生活品计节能在节能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质也在逐渐提升,人们对于夏季的制冷效果和冬季采暖效作用。文章分析阐述了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
7、用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和果的要求提高,追求相对来说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材料的现状。然而在当前全球性能源严重匮乏状况下,如何节约建筑能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材料应用耗就成了一个重要研究项目。怎样通过建筑技术来降低建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而在全世界筑能耗,并有效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怎样在建筑节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据统计已达能设计中既能满足用户的合理建筑舒适要求,又能达到建到25%至40%。同样,我国建筑能耗也成为我们所面临的筑节能要求,则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严峻问题。建筑的节能成为我国实现
8、“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2.2节能建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当今环1在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