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31108
大小:252.1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的角色转型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5期宿州学院学报Vo1.29,NO.52014年5月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May.2014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4.05.004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的角色转型研究吴双胜,王淑霞,吴玲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摘要:对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皖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观念落后、制度保障不全和社区管理不善等问题,“农民”变“市民”的角色转型滞后,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为此,提出了
2、加强新市民教育、推进一体化建设和完善管理机制等途径,以促进“农民市民化”。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角色转型中图分类号:C9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3—2006(2014)05-OO14一O3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达到了57.2,比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亳州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一市的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18.8发展到2012年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的339,6,年均增长近1.3;宿州市的城镇化率为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34
3、.69/6;蚌埠市2012年新型城镇化率达到了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6O.2,较2011年提高了I.4个百分点;阜阳市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镇化率为34.9%,比2011年的33.3%提高了1.6进_】]。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既是形式所迫,顺应个百分点;淮南市的城镇化率在2012年则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又是应运而生,是我65.3%,比2011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是城皖北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城乡统筹乡发展的必经之
4、路,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变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市民”的角色转型问题则直接制约着城乡的统筹发等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相比较其他城市而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乡发展的融合阶段,各地言,皖北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一线城市已经到了城都在积极倡导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皖北地区的城乡市化的发展后期,以北京为例,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统筹发展格局也在逐渐形成。然而,部分地区并未充86.2,而本省的铜陵市在2012年城镇化率也已达分考虑本土文化与自身发展现状,缺乏对城乡一体到76.3,其差距显而易见。皖北城乡一体化的发化模
5、式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促进“农民”变“市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的角色转型问题上未能给出有效的措施,使得推进2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角色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何寻求解决转型的问题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突破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型瓶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型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这些问1皖北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题的存在,皖北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出现了发展瓶颈,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发展缓慢。着力于对问题的探究建设进程,淮北、毫州、宿州、蚌埠、
6、阜阳、淮南六个皖并寻找解决途径是促进“农民”变“市民”角色转型的北城市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城镇关键所在。化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淮北的城镇化率在2012年2.1观念转变问题收稿日期:2o13—11—25基金项目: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的角色转型研究”(2O13lO379O14)。作者简介:吴双胜(1993一),安徽安庆人,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通讯作者:王淑霞(1978-),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4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仅是使城乡居民的
7、生产能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也是角色意识、思想观力、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实现趋同,更重要的是城念、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迁。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市思想观念和先进文化的渗透。多数农民的公民意差异性的存在,完成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识差,市民认知度缺乏,不能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困难重重L2]。因此,推进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定位。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权利意识不足,使得社区市民化的角色转型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内的一些制度法规和市民准则形同虚设。大部分农措施。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难以改变,对公共事务漠不3.1加强新市民教育,奠定农民市民
8、化角色转型的关心,缺乏集体意识和城市生活观念。严格的工作时基础间观念难以替代生产的季节性观念,主体意识的缺实现农民市民化角色转型和新市民和谐社区建乏,导致城乡一体化原动力的不足。农民的思想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