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28677
大小:188.1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如何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教育论坛鋈I如何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蒋汉林“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3.结合“校本教研”的关键词对案例的分析校发展的动力,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案例一:这不是校本教研。一是“没有核心问题”,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目前许多学校可能在研讨时也会有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校本教研”工作还流于形式,笔者结合在学校的分主要是改进教学的建议,是分散的、肤浅的,这与校本管工作谈谈如何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教研的问题有本质不同;二是“没有主体参与”,老师们一、教师对校
2、本教研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行政命令而不得不参加;三是没有对问题进行系统1.下列两个案例是“校本教研”吗的研究,一个小时也不可能做到系统地研究。这个案案例一:某学校语文教研组通知下午第一节课到例描述的是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是我们已经做了若高三年级二班听课。届时,该校所有语文教师全部参干年现在还在做的传统教研活动。我们之所以要搞校加听课,并特邀了学校教科室主任参加。听完课后,本教研,就是要摒弃一些无效、低效的教研活动。大家在语文教研室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研讨,研讨采案例二:这不是校本教研,只能算是“随意陛
3、问题用人人发言的方式进行。人人发言后,教研组长宣布解决”。虽然,这里也有问题,并且也解决了问题,但本次活动结束。整个过程,学校要求教研组长对人员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仅靠动作的简单重复就解决考勤,按照学校的制度还要把考勤结果与教师的年度了问题,不存在系统、科学的研究。绩效挂钩。二、校本教研应注重两强化两贴近案例二:某数学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班上大部1.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分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很不好,错误很多。于(1)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教师开展教研的先决是,该教师在第二天上课时又把该知识点讲了一
4、遍。条件,教研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当中结果学生对此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错误减少了。遇到的实际问题,“问题即课题”、“课题从问题中来”、2.关于“校本教研”的几个关键词“思考即研究”、“解决即成果”。①问题。以学校、教师实际面临的、必须解决的(2)研究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只是为进一步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问题是起点、是根源;没有问题,就研究提供了目标和方向,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研究才能不需要校本教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因此,树立研究意识,要把教校本教研的问题。校本
5、教研研究的问题,应该具有普育教学中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用科研方式去解决遍性、代表性、典型性和相对复杂性等特点。这些实际问题,应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②主体参与。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是教师。2强化教研纽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学校、基于学校”主要指学校、教师的主体性、主动目前,一些学校教研组有名无实,作用发挥不性。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大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是学校教研的中坚力量,学的校本教研。当然,主体参与并不拒绝学习理论,也校对他们要实行责、权、利挂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提倡向专家
6、请教。性,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通③系统。校本教研既然是一种研究,就应具备一过对教研组进行量化考核、对骨干教师的年度考核,定的科学性、系统性,不然就只能算是一种“随意性问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性绩效挂钩,有效地激发了教题解决”。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改进。校本教研的结果必须用于解决问题、改3.做到教研内容贴近课堂教学进进程、提高质量,这是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这也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中等教师为参照物来选择校本教研“应用研究”的角色定位所决定的。把研究内容。一般地说,教
7、研以课堂中如何实现或达到课程的结果束之高阁,也不是校本教研。标准中心的相关理念、目标、要求为重点内容。校本2如_ll教研的根本或下限要求应该是:通过教研,使每个教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助于今后课堂教学效率师真正领会、掌握自己所任教的课程标准,并且根据的提高。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每节课上完后要书写课标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教后记,每学期结束后撰写教学反思。4.做到教研形式贴近教师实际3.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如果教研时随意拿一篇文章来“你读我听”,许多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几乎每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都教师就会打
8、哈欠,你读你的,我想我的。因此我们要包含有合作交流这一要求。同样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在教研形式上开展研究,改变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枯燥除了要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研究意识外,也要特别的现象,努力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如“现场教学设计”、“问题阐述”、“问题探讨”、“案例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分析”、“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等。同时,要改变(1)师徒结对。新老教师结成互相学习,互相促研与教“两张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