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27970
大小:208.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浅谈水泥颗粒组成与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论述巍2013生浅谈水泥颗;l;立组成与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进展许海云(厦门智欣建材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3)摘要本文分析了水泥的比表面积与水泥水化率、强度关系,及水泥颗粒组成与水泥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提高比表面积对水泥强度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太细可能带来水泥混凝土的一些问题,并非越高越好;水泥颗粒组成是影响水泥与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均匀性系数(n)影响远大于颗粒分布的特征粒径(x’),水泥最佳颗粒组成是今后研究发展方向。关键词比表面积;水泥颗粒组成;均匀性系数1水泥的比表面积与水
2、泥水化率、强度关系的研的水化速度越快,越易水化完全,对水泥胶凝性质的有效利究进展用就越高,水泥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也越高,而且还能改水泥行业是一个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因此提高水泥的善水泥的泌水、和易性、粘结力等。粗颗粒水泥只能在颗粒表有效利用率成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而提高水泥利用面水化,未水化部分只起填料作用。率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将水泥细磨。通常水泥细度越细,水泥水泥比表面积与水泥有效利用率(一年龄期)的关系如下:达到40ram,说明桩基容许大于8021kN。4结束语裹3试桩自平衡荷载等效转换结果
3、在工程设计中,基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应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场试桩得到以下结论:(1)自平衡法由于其加载装置简单,不需要压重平台,不需要锚桩反力架,占用很小的场地,可直接测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等。(2)根据试桩试验结果可知,在2倍设计荷载作用下Q—S曲线比较平缓,无明显的拐点且桩顶位移远未超限,说明承载力存在较大富余量,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3)由桩身轴力换算出的桩周岩土侧摩阻力可知,距离试桩荷载箱较近处桩周侧摩阻力要比勘察单位提供的极限侧摩阻力大很多。这种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桩身轴向压力
4、增大导致径向变形,使得径向压力增大,从而侧摩阻力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勘察提供参数的保守性。参考文献[1]杨春生.浅谈建筑桩基设计【J】.民营科技[2】JT/T738—2009,基桩静栽试验自平衡法[s】.【3】崔科宇,章敏,王星华.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研究.中国铁道科学,31(2),2010【4]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3.3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由现场实测数据绘制的Q—S曲线,检测桩极限承载力为作者简介:王东旭(1984一),男,陕西安康人,学士,主要Q~=7807>7000kN,
5、检测桩的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从事工业结构设计。·14·第8期(总第148期)积综合论述■①3000cm2/g时,只有44%可水化发挥作用;(~)7000cm2/g时,<3m的颗粒应该<1O%,粒径3~30m的颗粒应该在有效利用率可达80%;③lO000cmE/g时,有效利用率可达65%以上,粒径>60m和6、水化率,进业采取的技术措施之一。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能够提高水而获得高的水泥强度,水泥颗粒分布的越窄越好。‘从保证混泥的活性,已被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所证明。凝土性能和熟料尽可能完全水化角度确定熟料粒度分布的但水泥强度与水泥比表面积的关系并不十分确定,在关键在于:熟料颗粒必须有足够窄的粒度分布,以保证过快水化的粒径<3m的细颗粒很少,>60m水化程度很低的有关基本条件(熟料质量、磨机参数等)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比表面积与水泥强度并不是呈线性正比关系。①水泥比表面积粗颗粒也很少。2001年实施水泥新标准以来,我7、国的水泥细度呈现逐渐较大时,水泥强度具有较高值;②水泥比表面积过大,水泥强变细的趋势。多数水泥行业的专家认为这是水泥粉磨技术的度反而呈下降趋势;即使在比表面积相同时,水泥的强度进步;但混凝土行业一些专家将近年来混凝土大量出现开f3d、8d)也不完全一致。裂、耐久性下降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水泥比表面积偏高、细度因此,水泥企业以直接控制(或增加)比表面积来保障水偏细,从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角度,建议将水泥比表面积控泥强度的做法并不能完全保证水泥的质量。因为增加超细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两种意见之间,在混凝土耐久性8、和颗粒的数额,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过粉碎现象,会使水泥水泥足够程度的水化之间,应该寻求一种平衡。水泥行业则(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下降,而且这必须以加大粉磨消耗为代应该寻找既能使水泥有足够程度的水化,又不损害混凝土价,其必然使生产成本上升。由此可见,水泥并非越细越好,性能特别是耐久性的技术途径。比表面积也不是越高越好。形成两种相反观点的原因,主要是水泥细度概念的不同同时,比表面积对早期强度的影响远大于后期强度。这理解和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6、水化率,进业采取的技术措施之一。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能够提高水而获得高的水泥强度,水泥颗粒分布的越窄越好。‘从保证混泥的活性,已被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所证明。凝土性能和熟料尽可能完全水化角度确定熟料粒度分布的但水泥强度与水泥比表面积的关系并不十分确定,在关键在于:熟料颗粒必须有足够窄的粒度分布,以保证过快水化的粒径<3m的细颗粒很少,>60m水化程度很低的有关基本条件(熟料质量、磨机参数等)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比表面积与水泥强度并不是呈线性正比关系。①水泥比表面积粗颗粒也很少。2001年实施水泥新标准以来,我
7、国的水泥细度呈现逐渐较大时,水泥强度具有较高值;②水泥比表面积过大,水泥强变细的趋势。多数水泥行业的专家认为这是水泥粉磨技术的度反而呈下降趋势;即使在比表面积相同时,水泥的强度进步;但混凝土行业一些专家将近年来混凝土大量出现开f3d、8d)也不完全一致。裂、耐久性下降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水泥比表面积偏高、细度因此,水泥企业以直接控制(或增加)比表面积来保障水偏细,从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角度,建议将水泥比表面积控泥强度的做法并不能完全保证水泥的质量。因为增加超细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两种意见之间,在混凝土耐久性
8、和颗粒的数额,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过粉碎现象,会使水泥水泥足够程度的水化之间,应该寻求一种平衡。水泥行业则(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下降,而且这必须以加大粉磨消耗为代应该寻找既能使水泥有足够程度的水化,又不损害混凝土价,其必然使生产成本上升。由此可见,水泥并非越细越好,性能特别是耐久性的技术途径。比表面积也不是越高越好。形成两种相反观点的原因,主要是水泥细度概念的不同同时,比表面积对早期强度的影响远大于后期强度。这理解和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