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技术.pdf

浅谈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技术.pdf

ID:53727882

大小:174.3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浅谈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技术.pdf_第1页
浅谈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技术.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技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技术华丕殊(漳州漳永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漳州363800)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长途运输方面,顺畅的交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公路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偏远的山区。公路的修建是重点也是难点,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比平原地区复杂的多。隧道建设是山区公路建设的重点。介绍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及塌方的处理工艺,包括原因分析、处理方案及处理后的开挖支护、二衬施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关键词:梨尾寨;隧道;涌水突泥;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部形成塌腔空洞,地表塌陷,并产生瞬间撞击力,最终导致

2、K23+128~K23+l14段初期支护沉降、偏压收敛、变形开裂。梨尾寨隧道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九龙坪至梨尾寨之间,为穿越梨尾寨高丘陵而设置,线位轴向总体走向方4涌水突泥及塌方处理方案位角约338~,呈近直线形展布,隧道设计长度为:左洞1010m、4.1第一次涌水突泥处理右洞979m.为长隧道。左洞桩号为zK22+343~ZK23+353,最大(1)清除部分淤泥,从洞外拉石渣至洞内掌子面塌方体处埋深145m;右洞桩号为YK22+371~YK23+350,最大埋深进行反压回填。反压回填高度3.5m,形成一个操作平台。145m。梨尾寨隧道地层

3、第四系地层岩性,主要为坡积含碎石粉(2)采用25cm厚的C20喷射混凝土对掌子面进行封闭施质粘土、全风化砂岩、散体状强风化砂岩、碎块状强风化砂岩、工。中风化砂岩、微风化砂岩。(3)由于该处塌腔13不大,且被大石块封堵,采用铁桶制作2涌水突泥及塌方情况概述成漏斗.顺接两根615o软管对涌水进行集中引排至洞外。梨尾寨隧道右线发生涌水突泥的里程(YK23+133处)位于(4)纵向施作环向间距为0.4m,仰角45~的q~108x6mm型V、Ⅳ级围岩分界处,埋深约60m,设计支护形式为$5c。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钢管长度视情况现场确定。钢管按梅花2013年

4、8月12日9时,梨尾寨隧道右线K23+133发生涌型布置.连接方式为梅花形钻孔注浆管与普通钢管间隔。既保水突泥。上午9时该部位断面开挖过程中拱部60。范围内有大证了注浆饱满,又能保证管棚强度,送管方式为机械送管;同时量水涌出。自12时20分以后涌水中夹杂有大量的泥沙块石,在原来的初支下方增加两榀护拱用来支撑及固定钢管(在进行累计涌出黄泥及碎渣300m3,涌水量约2千方。二衬施工前,需先拆除两榀护拱)。注浆采用水玻璃双液浆,单经超前地质预报量测单位探明YK23+133处涌水突泥塌根钢管注浆量:腔体处理密实后进行开挖施工。2013年8月26日23时,

5、K23+Q:竹r2+霄R11仅B131.5突发第二次涌水突泥,突泥量约有600m3;涌水量约4千式中:r为钢管半径;L为钢管总长度,视现场情况定;R为方。在涌水突泥后对地表进行勘探,并未发生地表塌陷。浆液扩散半径,取0.5;11为地层孔隙率,取10%;0L为浆液有效2013年10月5日22时梨尾寨隧道右线施工至K23+114填充率,取0.9;B为浆液损耗系数,取0.15。处后.在掌子面拱部偏左lm处发生坍塌,坍塌方量约70m3。与注浆以有浆液漏出和计算的注浆量双重标准,工程量按实此同时K23+128~I(23+114段初期支护断面发生开裂变形,经

6、际使用量为准。监控量测单位测得该段初期支护最大的累计沉降变形量为(5)全断面环向按0.5rex0.5m的间距(梅花型布置)打设12cm。在对地表进行勘察时发现K23+114位置出现一个面积长度为4.5m的注浆小导管,浆液与管棚浆液一致。为确保注约120m2.深度约10m的塌穴。浆质量。特采用二次劈裂注浆法注浆,操作时注意注浆顺序3涌水突泥的原因分析(跳跃式注浆),注浆以达到有浆液漏出为止,数量以实际使用量为准。梨尾寨隧道前后共发生两次涌水突泥和一次塌方,塌方致(6)根据现场对坍塌体上方空腔孔口观察,发现其前方约使初支拱架沉降、变形开裂,拱顶沉降量

7、累计达到12cm。有6m长空腔.遂决定对空腔部分采用泵送砂浆和打设注浆小经过对隧道中间部位的地质探测,发现造成涌水突泥的主导管进行回填。因是中间部位的围岩存在一条构造带,而设计地质勘探和超前(7)通过对靠近掌子面的YK23+139、YK23+146、YK23+152地质预报均未探明该构造带的存在,致使在该构造带段施工时三个断面进行初支拱顶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不大,趋势较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生了涌水突泥和塌方。在K23+平稳。133处发生第一次涌水突泥后。使整座山体的水系全部连通,水(8)经超前地质预报量测单位对注浆完成且强度满足要求流往

8、小里程方向移动,造成了该隧道的第二次涌水突泥。后的塌腔体进行雷达探测,探明原塌腔体内密实后进行开挖施两次涌水突泥发生后对地表进行实地勘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