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梅:让焦虑不再“焦虑”.doc

李咏梅:让焦虑不再“焦虑”.doc

ID:53715083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6

李咏梅:让焦虑不再“焦虑”.doc_第1页
李咏梅:让焦虑不再“焦虑”.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李咏梅:让焦虑不再“焦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焦虑不再“焦虑”——备考心理深入谈李咏梅每逢期末,也是临近考试的紧张时刻,望着每天筋疲力尽的小学生,我心里都有一种复杂的感觉。一方面觉得他们辛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辛苦是多么的值得。因为考试是衡量学习效果的必要方法,每个人在最辉煌的年龄应该尽可能的汲取最广博的知识,来熔铸最丰富的自己。除了各门功课的复习,此时的心里调试也至关重要。因为考试毕竟要竞争,它有难度,每个学生在面对这道门槛的时候多多少少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压力。笔者不才,最近读了一些《教育心理学》,想在此题目下贡献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都会产生焦

2、虑的情绪。每个人在遭遇焦虑的时候都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排解自己心里的焦虑,避之唯恐不及时。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焦虑是人类的好朋友。随着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对焦虑有了新的发现。心理学的突破性进步,逐渐揭开了焦虑的“邪恶”面纱,为焦虑“平反”。适度的焦虑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我们也应该重新认识焦虑。因为焦虑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将学习的过程理解为:“认知主体同构过程的不断再构”。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仅仅与记忆有关,还与理解有关,认知主体的不断生长才是真正的学习。焦虑的积极方面在于

3、,它能提高个人认知学习的紧张程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点上讲,焦虑是有意义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在客观强调了焦虑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面对焦虑时,不能把它当作完全消极的情绪,逃避处理。而是应该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运用它。但这样分析有一个危险,就是为“焦虑”平反,很可能造成另一种极端——焦虑是好的,我们应该无限焦虑下去。其实不是的,在上文中,我在讨论焦虑是一直有一个限定词:“适度”。这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焦虑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无穷尽的内耗,最终导致十分危险的结果。现代人的内心更加敏感、纤弱,这种细腻的情

4、感就像玻璃球,美丽但易碎。焦虑很可能成为玻璃球破碎的诱因之一。也是人们内心的“隐藏炸弹”。对焦虑的认识不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要有一个客观的态度,冷静的分析。首先,焦虑与期望有关。回想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会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我们对某次考试成绩有一个心理期望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在考试卷没有发下来的时候,我们会出现搓手、冒冷汗、发呆的状况。这种紧张的情绪,就是焦虑。那么可以推知在考试前,这位学生一定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来准备这次考试。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没有期待,也就谈不上紧张,那么就可

5、以大致推知这位学生在考试前对这次考试已经在内心深处放弃了。所以,适当的焦虑意味着努力与进取,意味着对自己付出的期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以家长最着急的就是一件事就是看着自己的孩子玩电脑,因为孩子不在意,不上心,这是让家长最头疼的现象之一。其次,适当的焦虑可以发挥人的潜能。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弗洛伊德曾经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著名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三结构学说。该学说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一些极端条件下,人的某些自己意识不到的心理会冲过自我(理智)的束缚而表现出来。

6、这也为焦虑的运用提供了可能,适当的焦虑可以让人进步。但是这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度的焦虑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成为毁灭人的力量。最后,焦虑是一种可以调节的心里动力源。这一点与上文两点密切相关。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是有限度的。引申这么多,就是想为“焦虑”正名,让人们意识到焦虑的重要性。认识了焦虑,还要会调试焦虑。首先,焦虑的敌人是行动。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失利之后,他在主观意识上非常想认真学习,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详细而完整的学习计划。但坚持几天就不做了,然后到下一次考试前,他感到特别焦虑,然后开始疯狂学习,

7、但是考试成绩并不如自己所愿。长此以往,他每天都活在焦虑中,学习成绩却没有长足进步。其实克服这种困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坚持每天学习,慢而不息。成绩的进步不是凭借一天的加工而成的,而是经过日积月累而成的。每天的学习所得,在心里上会有抑制焦虑的作用。其次,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每天花费时间进行焦虑是没有意义和作用的。这就可以暂停焦虑。心理学上“暂停”并不是中立的,“暂停”本身就是一种反向抑制。所以,当我们感到焦虑很强烈时,可以先给自己一个“暂停”,然后再调整心态。调整心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叹气”,而非坊间流传的“深呼吸

8、”。“深呼吸”给自己的心理影响是奋进,即提高注意力做某事。而“叹气”是给生理泄气,给精神减压。最后,学会与焦虑斗法。也就是说,当自己遇到强大的压力时,不要想“我该怎么办”,而是给自己强化一个信息“看困难能把我怎么样”。这样就起到扭转心理运势的作用,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增强心理承受够能力。在面对考试时,会产生很大压力,但在压力面前,我们不能束手无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