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13002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小学语文案例式研修活动设计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案例式研修活动设计方案——“提高学生课堂朗读活动有效性”的探讨平罗县城关四小王军伟一、问题产生的背景本学期上半学期我校四年级语文组开展了几次教研活动,先是由金霞老师承担了以“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小专题的研讨课,然后以《桂林山水》和《五彩池》为课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每课有三位教师设计并执教。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在反思中发现大家的课堂上在落实学生朗读活动方面不同程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1.对学生的朗读要求缺乏一定的层次感。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齐读课文,并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这有点
2、拔高要求。2.对有感情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有的教师一味的强调让学生朗读是要有感情,但要有什么样的感情、怎样表达这样的感情?却缺少指导。3.以讲代读的情况比较严重。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教师总是怕学生理解不了,一堂课讲得眉飞色舞、自我陶醉,但给学生朗读和思考的时间却比较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大都来自教师的讲解,而不是自己朗读的收获。4.问答式教学取代启发式教学。有的课例反映出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教师问,学生找然后回答,把这种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严重抹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5.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能很好的保
3、证。没有时间的保证就不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更谈不上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感悟道理,在朗读中理解内容。二、活动的目标1.通过具体的课例研究,逐步解决以上课堂中存在的问题。2.在课例研究中探究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3.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三、实施过程:(一)酝酿阶段(发现问题)3-4月开学初,召开四年级语文学科老师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实施并开展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案例式校本教研活动,明确分工,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
4、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安排同课异构教学的执教教师和教学内容,并确定在教学和听课以及研讨中共同关注的焦点:“提高学生课堂朗读活动有效性”的探讨(二)准备阶段5月4日-5月15日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这一校本教研阶段,寻找相关理论的支持,需要邀请科研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教师的现实和问题展开进行的,但并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特别是校本教研与课题相结合时,没有专业人士的参与,校本研究常常会限于校
5、内教师同水平的重复,导致研究的平庸化。专家对于理论知识的研究精专,有一定的深度,我们的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结实。因此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来校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能将校本教研推向纵深发展。2.提供案例,撰写设计在这个环节里,明确案例的文本,保证参与研究的教师手中备有实施案例式校本教研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学参考等,使全体参与者明确案例教研的目标。并且给老师们一些时间,让参与者搜集各种信息,探讨问题。全组6位语文老师按要求撰写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语文《爬山
6、》教学设计。(三)实施阶段(5月18日-5月25日)1.教学设计交流(集体备课)。要求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所设计的案例的构思、想法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要求两位上课老师认真听取,并汲取精华所在,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定稿。2.案例观摩。(5月20日)由两位执教教师同上一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如何体现提高学生朗读活动的有效性,并写好评课记录。教导处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3.案例研讨。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案例,是必不可少
7、的环节。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在研讨中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环节回放录像,将自我反思和评议研讨相结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4.思维碰撞通过观摩了两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将这些收获挂在学校网站中,供授课教师再设计时参考 。5.再设计观摩有两位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课后反思,对所授内容进行
8、再次设计,设计好后用不同的班级山第二次观摩课,然后进行第二次反思、研讨。(四)总结提升阶段6月3日-6月15日这个活动正处于实施阶段,现在谈反思还言之过早,不过,我相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搞,全体老师认认真真参与,相信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会出成效。最后,我想送给老师们一句话,是我从《走近名师》这本书中摘抄来的,与大家共勉。“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