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

ID:5370922

大小:382.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_第1页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_第2页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_第3页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_第4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http://www.sinoss.net《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之评介金澜(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摘要:《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的作者编纂该书的最初目的在于系统地分析当代中国的翻译理论历史。关于源文本材料,譬如理论和批评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某个社会特定时期学者对于某个概念的界定。通过追溯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历史,作者发现中国翻译理论学家往往借用中国传统诗说和画论中的术语来描写翻译活动,倾向于对译文作印象式的主观评价,而整体上缺乏精确严密的分析,对于语言学方法来从事翻译研究没有加以足够重视。关键词:

2、“信达雅”“神似”“化境”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中国翻译理论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极具特色;也有人大肆贬低中国翻译理论,认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比,中国翻译理论明显缺乏分析深度和哲学洞察力。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把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差异归结于孰优孰劣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数世纪以来,翻译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五四之前,中国学者长期以来认为自己的文化无比优越,因而不愿轻易接纳外来文化,直到新文化运动以后,

3、大量外国作品相继传入中国,这种看法才有了很大的改观。另外,中国翻译理论缺乏精确、严密的分析,不少翻译批评家在评介译作时往往倾向于使用一些传统印象时、抽象性的字眼。中国翻译学家提出的标准跟传统翻译批评的术语很相近。严复的“信达雅”解释的是《易经》和《论语》中的语句。傅雷的“神似”、“形似”等字眼同样植根于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EugeneNida为代表的西方翻译理论被介绍到中国以后,他们的语言哲学思想和大量语言学术术语的输入才使我们有可能对翻译过程有一个较为客观和系统的分析。从六十年代开始,被称

4、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的EugeneNida,从语言学出发,提出了一套以读者的反应为依据的翻译理论。他倡导的翻译标准”动态对等“在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JamesHolmes认为,翻译理论不应该等同于翻译批评,前者的使命是提出翻译原则和翻译模式,而后者的任务才是对译文的鉴赏和评判。如果是这样,中国几十年对翻译理论的探索实际上就是翻译批评吗?本文试图通过对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如严复、傅雷和钱钟书等人提出的重要翻译思想的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一.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自从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男,信

5、、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有人说研究“信、达、-1-http://www.sinoss.net雅”,就是研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由此可见“信、达、雅”对我国翻译有着如何重大深远的影响。自从信达雅这一学说提出一个世纪以来,译界时贤各抒己见,评说纷纭,评价有褒有贬。一是说其抽象,不具体,缺乏科学性,难于操作。如劳陇说:“也正因为它是抽象的,空洞的,所以不起任何作用,等于虚设。”不可否认,比之于西方科学的语言学、符号学翻译理论,它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性。但也

6、恰恰因与此,它才能成为众所遵循的标准。因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如果用科学化的理论来规范一个标准,就无异于否认了它的艺术性,否认了艺术美学所要求的直觉和模糊性。至于翻译中的具体语言转化方法,我们则可以求助于西方的现代科学理论,大可不必死守“信、达、雅”。总起来说,“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达”就是文笔要通顺,使人看得懂,“雅”就是文体必须适应读者的要求,这三个字互相配合,相辅相成,而构成一个整体概念,不可割裂,也不能有所偏废。二.傅雷的“神似”继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之后,中国翻译理论界又提出了不少传统印象式的、带有

7、评述色彩的翻译标准和原则。傅雷的“神似”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翻译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傅雷在1951年的《高老头.重译本序》中便提出了“独树一帜、卓然成家”的“神似”说:“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然而,关于“神似”究竟为何物,傅雷不曾给出明确的意见。“神似”说的基本思想,由画论而诗文论,由诗文论而译论,其历史源远流长,表面上看来,傅雷的“神似”说属于又中国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译论的一部分,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翻译标准观,但它暗含的实质却是“神行兼重”,只不过二者不可得兼之时,倚重倚轻的问题。傅雷

8、的“神似”说,以艺术哲学原理和美学理论为指导,在大量优秀的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集众家“神似”说之大成。故此,也成为了众“神似”说之历史终结,成为中国翻译思想史上继严复“信达雅”说之后竖起的有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旗帜。傅雷提出“神似”说,不仅是对“求信”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一种创新,更应该是“与时俱进”在翻译研究领域的雏形。为此,“神似”说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