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8818
大小:298.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问题及对策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年第1期淮南师范学院学报No.1,2014第16卷(总第83期)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83,Vo1.16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问题及对策的分析刘爽,王传旭,张小兰(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0)『摘要1教育部于2003年发布《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校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应分析精品课程评估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从精品课程建设者、评估管理机制和后期保障等角度来对课
2、程评估工作提出建议和看法。进而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保障体系『关键词1精品课程;评估;对策『中图分类号1G642『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1009—9530(2014)01—0132—04一引言网上相关文献.以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或国家精品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来都是我国高等教程评价为关键词索引。有六千多篇相关文献.对于育培养目标的焦点.因此教育部制订(2003—2007精品课程评估的文献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第一类是关于国家发布的精品课程评估相关量和教学改革工程”f简称
3、“质量工程”1,精品课程政策的介绍.管理类文件。有助于了解其政策背景建设做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4实施办法和建设思路等文章主要具有代表性的就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是以宋烈侠、杨承运的为代表对精品课程的概念和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标准》制定的原则、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的进行的(教高[200311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高等学校相关介绍②。还有秦炜炜、焦建利《国家精品课程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价研究之内容分析》(2009)陈君华、喻衍红《国
4、家精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品课程的评估指标对课程改革的启示)(2008)都进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截至到2013年5行了相关介绍月.已建成20272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本科类课第二类是有关精品课程评估的个案介绍.以普程14348门.高职课程5924门。涉及746所院校,通高校或高职院校或者某地区的地方院校为研究在高校中至今也是学者研究重点①对象.对精品课程评估的实施层面进行介绍和相应随着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近十的表述以谢一风为代表研究介绍了2003—2008年之久.并且已经有了
5、一定的规模并趋于完善.对年五年内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在数量、区域、专精品课程的研究也有很多.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业分布以及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l收稿日期J2013-08—28【作者简介1刘爽(1988一),女,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王传旭,男,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张小兰,女,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水运工程系助教,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①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3年4月8日。
6、②杨承运:《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漫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年第1期。第1期刘爽,王传旭。张小兰: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问题及对策的分析133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①。门寒隽、郭立等人建设成果的认可与检验.而且也是不断地总结修正对我国医药学类专业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情课程使其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一个指导思想和管况.参加评选国家精品课程的主要经验及有关院校理手段,仅仅参照《标准》做简单的按部就班的评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对今后的精价,课程的现状,优势、特色就不能得到主动的展品课程建设
7、工作提出了建议②示.并且对于课程建设的学校和教师更会追求一种第三类是关于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比较研所谓的“包装”.反而会给优质的精品课程增加很多究.比较典型的有赵小虎为代表比较了2003—“作料”确实符合精品课程的标准.但是却失去了其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并得出结本身应有的特点,其实这一切可想而知.高等学校论:对于精品课程评估.应该从小处着手。以评促有各种各样的目标定位.造成专业的偏向性.加之建,进行局部调整.进而促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③地理位置独特性,办学历程与办学目标的差异.使第四类是对课程评
8、估评审体系存在的问题.比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可能培养建设出有自己特色的如评审程序方面、评审主题、网络资源可及性评估优秀课程和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因此缺少办学目研究。在李慧仙的研究中,针对我国“精品课程”的标和一个良好的课程管理.依靠一些外在的硬性指标评审体系在评审的主体、客体、指标、程序上存在的会让精品课程陷入无序或者是一种千篇一律的状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④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