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ID:5368151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有许多相关观点,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化,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

2、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语文教材,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

3、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析词品句渗透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即“文眼”,有层次地剖析、点拨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就要抓住“笑”一词引导学生分析。“笑”一词在

4、文中出现了十次之多,孔乙己两次出场都是在笑中走来,又在笑声中走去,特别是第二次来酒店是在人们的笑声中坐着用“手”走出来的,这是多么令人同情而可怜的人物。文中却用“笑”来为他做背景,可见封建制度对人们毒害之深,当时的人们又是多么麻木。这样以笑写悲更见其悲。这样从“文眼”入手挖掘出社会根源,使学生认清封建社会,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社会。     二、指导朗读渗透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者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具体可感,因为

5、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如教学《苏姗·安东尼》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段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段是:“法庭斗争”的辩护词。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

6、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些话,结果学生也“喊道”“大声疾呼”慷慨陈词,振聋发聩。最后,教师又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这位女性大无畏的气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的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从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讨论争鸣渗透法。     对课文质疑必然伴随着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争鸣,而这

7、样的思想碰撞正是把阅读引向深处的过程。如,上《愚公移山》一文,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愚公行为的“智”与“愚”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愚公面对的是工程浩大的两座巨山,路途遥远、工具简陋、人手少、移山计划可能会中断”,认为搬家更明智。有的则认为愚公贵在有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所必须大力提倡和积极发扬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是“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叶圣陶语),让学生“自求得之”,“随时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充实自己的经验,让学生

8、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从心里头说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不至于跟别人‘说长道短’”。在这样的讨论争鸣中,学生拨云见日明白了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讨论争鸣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得到了升华,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又树立了学生的人生观,奏响了“文道合一”的乐章。     四、知识迁移渗透法。     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文本之意、教授之意与学生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