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

[精品]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

ID:53664749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5

[精品]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1页
[精品]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2页
[精品]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3页
[精品]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创新,其实质就是创造性,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力求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当前高效精品课堂教学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该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培养创新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31-011制定教学目标,做到“上不封顶”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在

2、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耍保底,但上不封顶”的原则。“下耍保底”,是指遵循教学大纲的耍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挑战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屮,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质疑问难,争论激烈,方法多样。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完成,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第七册屮加法的简便运算时,我就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数接近整十、整

3、百的简便计算的原理;(2)使学生能根据简便计算方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3)通过简便计算,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根据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出示了例题:113+59,让学生先观察题目,认真思考,然后进行计算,尽量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做一做,看一看,有儿种方法:(1)113+59=113+60-1=172(2)113+59=112+1+59=172(3)113+59=110+3+50+9二172(4)113+59=110+3+60-1=172(5)113+59二100+13+50+9二172等等,首先要肯定这些方法都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从屮找出最简便的方法,这样层层深

4、入,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必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使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2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学会“创新”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一个人只要有创新意识和行为就能超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教学因材施教。按照不同层次和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创新索质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

5、高学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则是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究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乂是“学会”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的“学”变成学生主动的“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才是升华、是创新。由此可见,要十分注重“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❷学习感到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在学习内容时深受启

6、发,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例如:在一年级“钟表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简单了解了钟表的发展史,并结合讲述各自的作息吋间的实例,來懂得时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紧接着提出“如果没有了钟表会怎么样”这一问题,对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产生了认识钟表,掌握和利用好时间的浓厚兴趣。在做好“引”的设计的前提下,还要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进行自学,其目的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

7、么”去自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以达到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无疑处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就所能完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形成。3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就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加提示或引导甚至用自学就可以理解和掌握,而有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