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64596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5
《[精品]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与思考》学生由于受到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而造成了心理不健康,从而产生了i种下意识的、潜在的逃避学习动机,致使学科成绩下降,从而厌学。其原因主要有:教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惩罚学牛方法过激,严重损伤学牛自尊心或造成学牛沉重精神负扌II;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明显表现出人站不正派等;由于家长的权力和意志。如果教师了解这一•现象,就可以改变某些变量,减少学生心理异常的发生,扭转厌学心理。“厌学”现象己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屮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
2、,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屮表现出来。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孩子不愿意上学,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如果强迫他们上学的话,他们就哭叫吵闹,纠缠不休。针对半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半前我国家庭教育屮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索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而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调查吋
3、间:2012年9刀1日到11月1日(二)调查地点:化隆县群科镇屮心小学(三)调查Fl的和意义: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为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屮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吋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H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为作i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汨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
4、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四)调查效果: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案描述1、研究对象:谭军,男,群科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丄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牛家庭及周边环境
5、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二、个案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屮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索和外部因索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
6、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索主要有:家庭因索、学校因索、社会因索。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家庭因索。1、过分溺爱。生活屮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h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吋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丄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屮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冋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屮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
7、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吋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
8、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