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4543
大小:370.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协同创新+科教融合”-提升办学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6卷第3期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9月JOURNAL0FNINGB0UNIVERSITYOFTECHNOLOGYV01.26No.3Sep.2014DOI:lO.3969,j.issn.1008—7109.2014.03.00l“协同创新科教融合":提升办学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吕忠达,周军,尹辉(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106)摘要: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和社会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如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培
2、养高质量人才是每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宁波工程学院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协同创新科教融合”的发展思路。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力图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关键词:协同创新;科教融合;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09(2014)03-0001—05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宁波工程学院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一直把服务宁波城市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支撑和高素质
3、的人力支撑作为我校坚定不移的目标。为此,学校于2008年提出了“双合作”战略,贯通了政产学研的合作渠道与途径。2012年针对宁波杭州湾新区将集聚100万辆汽车整车及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形势,学校与同济大学和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等共同举办中中外合作的汽车学院及汽车研究院,努力为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培养高质量、多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新材料产业是宁波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学校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及我校的师资等相关资源,合作了举办材料学院,培养材料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
4、才。使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了更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积极实施“协同创新科教融合”战略,力图走出一条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一、鼓励协同创新。夯实学校发展的技术支撑创新能力不足既是我国教育、科技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2011计划”提出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
5、,目的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20ll计划”还提出了三个转变,即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要超越学科导向。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创新组织管理要改革个体、封闭、分割方式。逐步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机制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要突破孤立、分散的制约,逐步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_332013年1月,宁波市委作出了《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
6、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收稿日期:2014一07一叭第一作者简介:吕忠达,男,宁波工程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万方数据2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定》。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更加注重创新的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宁波的发展特色;更加注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资源的统筹配置。”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以建设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根本,以深入实施“双合作”战略为途径,全面提升我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的办学方针。为此提出以下几项举措:(一)以协同创新中
7、心为载体。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城市重大建设工程、汽车行业、临港化工业以及新材料等宁波地方经济建设重大问题设立若干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今后五年,把协同创新理念贯彻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构建起开放灵活的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和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学校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宁波市新材料科技城协同创新园建设.重点建设新材料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土木工程学科建设和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浅海
8、礁区沉箱平台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成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道路桥梁检测与维护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化学工程学科和宁波市临港化工业建设,重点建设绿色化学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机械工程学科、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研究院和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协同创新园建设,重点建设环杭州湾区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和宁波市智慧交通建设,重点建设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围绕计算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