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

ID:53619173

大小:182.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4-22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_第1页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_第2页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_第3页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_第4页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兼论培智教育的支持性教育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许家成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784——1949:教会特殊教育42所学校,政府1所,私立,大部与教会有关。(新中国建国60周年)1949——1980‘s:特殊教育缓慢发展期502所(1987)绝大部分是聋校或盲校1980’s——现在:特殊教育快速发展期1650所学校+特殊教育班级+随班就读不同理论有不同的实践前理论时期:慈善及宗教社会福音(19世纪—20世纪40年代)第一代理论:缺陷补偿的理论(能力)(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第二代理论:融合教育的理论(参与)(20世纪80年代—现在)第

2、三代理论:生活质量的理论(权利)(20世纪90年代末期—现在)(一)缺陷补偿理论的影响“缺陷补偿”理论过于关注人的缺陷,导致实践上的两个特点:第一,按缺陷分类第二,分类导致机构化而产生隔离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大陆机构化的基本形态:“特殊学校”+“福利工厂”(既有历史传承,也与计划经济时代相适应)(二)融合教育观念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空前发展1.融合观念对特殊教育的影响正常化+回归主流(1)从单一特殊教育学校走向: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级+随班就读期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以特教学校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上表数据来自

3、相应年度《中国教育年鉴》)年度198019901995199820042006学生数35729719572956003583723718003629461980年——2006年特教学校学生增长曲线图1990年到1998年是增长最快的时期。学生人数从不足10万上升到35万。2000年以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数量进入一个相对持平的时期。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的随班就读在2000年-2004年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成为第二个发展阶段。年度199419961998200020022004占总数的比例68.29%65.35%特教学校

4、学生数(万人)21.1432.1135.8437.7637.4537.18随班就读学生数(万人)11.539.5122.5523.93*117*1032000-2004形成随班就读为主的第二次高峰2000年以后是随班就读学生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融合教育观点影响下,大陆特殊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以前单纯的特殊学校,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和班级为骨干的基本格局。培智教育的发展1980年:北京开办培智学校2006年:现有智力障碍儿童学校382所,综合类特教学校600余所。聋校开始招收智障儿童。普通学校附设特殊班级3000余个,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

5、占60%以上,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占了大部分。智力障碍概念发展“三部曲”1983年的定义1992年的定义2002年的定义2009年的发展1992年功能性定义2002年将“支持”作为核心2009年将“生活质量”为导向的支持“右导思维”(成果导向)(一)1983分类系统10AAMR1983分类系统IQ分布教育性分类轻度智力障碍50-55—70可教育类中度智力障碍35-40—50-55可训练类重度智力障碍20-25—35-40严重和多重障碍极重度智力障碍20或25以下严重的多重障碍(二)1992概念模式14能力环境智力适应能力家庭工作/学校社区功能支持(三)2002年的

6、理论模式支持个体功能I.智力能力II.适应性行为III.参与、互动、社会角色IV.健康V.背景22健康状况(障碍或疾病)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环境因素个人因素ICF框架中的中国智障概念根据ICF制定的中国智力残疾概念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支持”进入中国培智教育的视野以“支持”为核心线索的变化1992年“支持”进入功能模式2002年“支持”从“边缘”进入“中心”2009年实质化=成果导向(右导思维)一个支持的例子以中瑞

7、项目为例:1995—2008合作的背景:第一周期:在14个项目县建立机构第二周期:在43个乡镇建立社区康复点第三周期:在CBR背景下的支持方案学校教育+社区康复+家庭为核心的自然支持系统从“融合”走向“生活质量”“回归主流”“融合”“全纳”生活质量(社区整合)参与形态内在幸福能力需求教育康复支持与调整环境从4个核心指标到8个核心指标4个核心领域(1995):独立性赋权参与性满意度8个核心指标(2001):情绪安宁人际关系物质条件个人发展健康福祉自我决定社会融合权利大陆的研究:1、对8个指标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得出中国文化背景和社经条件下发现7个指标可以代表生活质

8、量的内涵。(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