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

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

ID:53614711

大小:230.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4-20

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_第1页
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_第2页
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_第3页
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_第4页
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比赛注意事项及技巧惠阳第一中学刘巧玲舞台形象注意两点1、衣着得体大方,忌浓妆艳抹。2、上台表现自然,忌局促不安。“说”的技巧吐字清晰,注意抑扬顿挫。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亮点。也就是说我们说课的最主要内容: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优秀说课稿要素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打造优秀说课稿的诗意(独特)手法一、板块式教学思路设计“板块式教学思路设计”,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的。湖心亭看雪 张岱板块式教学思路设计一、流畅朗读

2、;二、文意互译;三、美点赏析;四、知识拓展;五、熟读背诵。美点赏析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发言“文中妙在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写出了什么特点(景色、感情)”。老师先示范。如妙在这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简洁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还有妙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用上了通感的修辞,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后西湖人鸟声都消失的情景,为下文写雪景和作者的“痴迷”张本(铺垫)。(屏幕显示)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是诗意的,重点是突出的,学生活动是充分的,学习效果是明显的。本教学设计能注意“板块”间的照应,如“流畅朗读”后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文意互译”是有联系的,熟

3、悉文章内容后,进入“美点赏析”的环节,学生就较容易寻找,接着的“知识拓展”环节是在综合上面的知识后的发挥,最后的背诵环节是在熟悉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二、主问题的设计技巧欣赏一个教学精品:上海著名特级教师徐振维老师的《<白毛女>选场》教例。课例中只提了四个主问题,分别是:1、现在让我们攀登第一个坡,你能不能找出例子,说明人物的动作是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的?(学生列举“杨白劳畏缩地看看四周”、“穆仁智轻薄地用灯照喜儿”“杨白劳一层层剥开包有红头绳的小纸包”等例子,分析人物的身份和性格。)2、现在我们来爬第二个坡,说明语言也是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语言。(师生就

4、“杨白劳眼里的灯”与“黄世仁眼里的灯”、“杨白劳与穆仁智关于找地方说理的对话”等分析讨论。)3、现在我们再来爬一个坡:从同一人物对同一事物前后不同的语言理解人物的性格在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杨白劳的逃避—侥幸—哀求—反抗—愤怒的性格发展曲线。)4、爬最后一个坡,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即从人物的只言片语来分析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呢?(师生分析,黄世仁为把喜儿骗到手,七次喊“老杨”,后来本性大暴露,口口声声喊了十几声“杨白劳”。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称呼,也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又如《孔乙己》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1、试从“手”的描写入手,欣赏对孔乙己命运和性格的描写。2、试以“对比”的角度体味课文

5、的表现手法。3、试以“实写与虚写”为话题分析《孔乙己》的表达艺术。4、试从语言的表达角度体味作者的情感。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有利于在教学中“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又如《麦琪的礼物》:试从时间、主人公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可信吗?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有利于激发、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性学习。再如在课文的收束阶段,可用一个 主问题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细节。如《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最后一步:趣味欣赏请同学们自选下面一个词,就课文内容写一个句子:清新清凉清秀清越清澄清亮清澈清寂清静清冽清丽清寒清幽清冷清凄清纯把学生写的句子集中起来,就是一则趣文:“闻水声,如鸣佩

6、环”,水声叮咚,清越动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景物多么清秀。鱼儿“往来翕忽”,嬉戏在清澄的水中。“影布石上”,可见潭水冰清玉洁,清澈透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是坐在石上的清冷。“以其境过清”,环境太清静了,太清幽了,这让作者更感到心境的清凄。……这样的课文教学的主收束方式及内容,值得经久的回味。三、教材处理的生动手法1、章法的审美如《记承天寺夜游》,只有84个字,短短的一段话,即兴地写了一次生活的偶感,干干净净,简简单单。这篇文章,我们不妨进行章法的审美。现在对文章进行第一次“变形”: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7、。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叙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议论)请看,文章有叙有议,先叙后议,景情相生,虚实相映,章法之美初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记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何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