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

ID:5360483

大小:369.3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08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_第1页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_第2页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_第3页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_第4页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赵永军(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尔滨,150008)摘要:黑龙江东部地区位于东北大平原的东北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本文回顾、总结了这一地区汉魏时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状况。对这一时期文化遗存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重新排比、界定,大致划分出属于汉魏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有十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战国—两汉时期、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文中概括地探讨了各阶段考古学文化的面貌特征、相互关系及渊源流向,初步建立了该地区汉魏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体系。关键词: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遗存中图分类号:K871文献标识码:A一、绪言黑龙江东部地区,从行政区划上讲,主要

2、指伊春、尚志一线以东的黑龙江省地区。从自然地理区划讲,西起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东至乌苏里江—兴凯湖附近,包括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一小部分,东南濒日本海。北自黑龙江中下游,南抵吉林省图们江流域。黑龙江东部地区位于东北大平原的东北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该区域主要由两部分地貌构成。北部为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冲积平原,故名“三江平原”,平均海拔约50米左右。完达山脉横亘中部,将平原又分为北端的小三江平原和南端的穆棱—兴凯平原。冲积平原是三江平原地貌的主体,主要由河漫滩、古河道漫滩、凹地、河流阶地及山前台地组成。整个平原三面环山,两面临水,北部为黑龙江,东部为乌苏里江,西部为

3、小兴安岭,东南部及南部为完达山,其外形略似菱形。本地理亚区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主要的河流有倭肯河、安邦河、七星河、挠力河、穆棱河等。三江平原西南以松花江河谷和松嫩平原相通。南部为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那丹哈达岭和完达山等山脉及山间河谷平原构成的东部山地,是长白山脉的北延部分,南高北低,一般海拔500米上下。其间还有大青山、肯特阿岭、锅盔山等小型山地。其地理范围是:西与松嫩平原相接,南和长白山地相连,东与俄罗斯接壤,北靠松花江与小兴安岭隔江相望,东北向三江平原突出,使平原一分为二。呈一西南宽、东北窄的锥形。该地理亚区,河流密布,水量丰富。主要水系有牡丹江、绥芬河、嘎呀河、珲春河、图

4、们江等。本文所论时限,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为使用铁器的初级阶段,即早期铁器时代这一时段;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划分,则相当于我国中原地区的战国、秦汉、魏晋至南北朝时期。黑龙江考古属于边疆考古,是中国考古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考古学研究中,究竟使用哪种年代概念的问题,长期以来在黑龙江考古界并无统一的约定,某些时候所用概念较为模糊,因而也制约了学科的向前发展。为加快黑龙江考古学的学科建设,使黑龙江考古真正与中国考古学有机地结合,尽早与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接轨,近年来已有考古学者意识到这一情况存在所带来的弊端,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提出[1]了有益的看法。从而使黑龙江考古学研究中的某些概念的界定与规范有

5、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本文讨论的早期铁器时代这一时限,相应地称为战国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中总论简称“汉魏时期”,即上限包括战国晚期,下限同时含概两晋、南北朝。纵观这一地区汉魏时期的考古工作,其发现与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多是对遗址的地面调查和小型试掘。1958年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首先对宁安牛场遗址进行试掘,发掘者推测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居[2]住址。1960年发掘宁安大牡丹遗址,发掘者根据遗址下文化层所出土的遗物,亦认为其大致属于新[3]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64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又对宁安东康遗址进行发掘,这次发掘收获较丰,发掘者认为“东康遗址属于牡丹江流域最

6、常见的、分布最广的牛场类型文化,是它的晚期遗址”,并且进[4]一步指出“东康遗址的特点,同牛场、大牡丹、莺歌岭上层在许多方面是相近的”。吉林省的考古--1[5][6]人员于1953年发掘了汪清县百草沟新华闾墓葬和新安闾遗址,初步推测“这两处遗址属于东北古代北沃沮族的文化遗存”,由出土器物初步推定为铜石并用时代。回瞻这一时期,黑龙江省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牡丹江中游这一小区域内,包括吉林省在图们江所作的工作,亦是调查和小规模发掘。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发掘者多将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遗址混为一谈,没能对调查和发掘的汉魏时期遗存做出科学的界定。但这一时期的工作,毕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7、20世纪70—80年代,扩大加强了田野考古工作的规模和力度,同时由于区系类型理论的引入,使该区汉魏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972年春,吉林省博物馆对珲春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并对南团山、一松亭两处遗址进行试掘[7],指出一松亭遗址出土遗物多与汪清百草沟遗址和延吉小营子遗址所出的相似。同年夏,黑龙江考[8]古工作者对绥芬河流域的东宁大城子遗址进行发掘,但发掘者依旧将其看作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