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

ID:5351257

大小:499.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8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_第1页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_第2页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_第3页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_第4页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1期地理科学进展Vol.16,No.11997年3月PROGRESSINGEOGRAPHYMAR.,19973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钟兆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1)提要本文论述了中国海岸带的分布和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环境进行评估。分析指出,海岸带既是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又是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带。鉴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继续恶化的趋势,今后应在掌握中国海岸带资源环境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海岸带资源环境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未来海岸带资源环境发展趋势,从而增强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

2、键词海岸带自然灾害环境评估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60年代国际生物圈计划(IBP)、70年代“人与生物圈”计划(MAB)、80年代的“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逐步明确地把脆弱带的问题提到了研究的日程,1988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第七届大会上,全体成员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生态学界开展对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研究,并认为把生态系统的界面理论以及非稳定的脆弱特征结合起来,可以作为辨认全球[1]变化的基本指标。海洋与大陆是两大不同属性的地貌单元,两者相连接的地带称为海岸[2]带,又称海陆交界带或水陆交界带。海岸

3、带是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一种类型,由于海洋与大陆的相互作用,引起地理要素和地理过程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中国海岸带处于全球最大大陆(欧亚大陆)和最大海洋(太平洋)相互交绥的过渡地带,由于海洋与大陆的地理要素和地理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各种环境要素和各种资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既不同于陆地又异于海洋的特殊地理环境。本文分析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评估。1海岸带的概念与分布海岸带是海洋与大陆相互作用的地带,也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海浪、潮流对地面作用所及的范围。它由三个基本单元构成,即海岸、潮间带

4、和水下岸坡,其中潮间带又称海涂。IGBP(1995年)提出海岸带的范围为:上限向陆到200m等高线,向海是大陆架的边坡,大致与200m等深线相一致。中国的海岸带从北面辽宁省的鸭绿江口算起,南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长达18000km,大体呈一向东南外凸的弧形。以杭州湾为界,北部海岸带大体以平原海岸(沙岸)为主,南部则以山地海岸(岩岸)为主。中国还有5000多个岛屿,其水陆交界带长度3本文承蒙导师陈述彭院士、黄绚教授及李克煌教授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收稿日期:19972021期钟兆站: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45有14000km左右。以上海岸带中还

5、分布有为生物作用形成的特殊海岸,其中珊瑚礁岸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及其所属的岛屿。红树林岸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沿海的海湾或ﲯ湖内的湖滩上,北界可达福建闽江口附近。黄海、渤海沿岸的鸭绿江口和营口一带,尚有芦苇类的生物海岸。2海岸带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是异常脆弱的,其特点是:内、外力作用较强烈,对内、外力侵入[3][4]2的抵抗能力很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为我国的三大灾害带之一。高建国以万元ökm为指标,计算了我国1949~1990年气象、海洋、地震、洪水、地质、林业、农业等灾害的经2济损失。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是全国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灾害经济

6、损失指标10万元ökm等值线,沿海岸线北部辽宁丹东到南部广东广州,基本上可以连接成带,构成沿海灾害带。211侵蚀和堆积海岸带经常发生空间迁移,呈现不稳定的特征。经常性的海岸侵蚀和堆积作用是海岸带空间迁移的直接原因。海岸侵蚀的结果,造成海岸带不断后移。后移速率与波浪能量和海滩物质组成有关。波浪能量愈大,海滩物质愈松疏,海岸受侵蚀后退的速度就越快。我[5]国沙质海滩的侵蚀是很普遍的。如:山东半岛若干平原岸段的海滩蚀退速率为1~3möa,7造成海滩沙亏损约2×10töa。辽东半岛若干沙质岸段平均蚀退速率约115~210möa。福建沿海平原海岸的沙质海滩或沙丘蚀退

7、速率约为1~4möa,红砂台地(老岸堤)的侵蚀后退速率约014~110möa,而基岩岬角岸段最大蚀退速率约为011möa。江苏沿海废黄河三角洲2(灌河口至射阳河口)一直处于侵蚀状态,到目前为止,已被侵蚀的土地大于1400km。海岸带的堆积作用使海岸不断向远海方向推进。这种堆积作用在河口地带表现最为显99著。黄河在陕县的年输沙量为116×10t,至利津为111×10t,输沙量的3ö4输入海洋。苏北平原在废黄河口附近的河岸线向东呈弧形突出于海中,这是黄河从1194年夺淮至1855年在铜瓦厢决口返回渤海以前由淮河入海所形成的结果。这一带的海岸线在这660年间向海

8、伸展50~70km,平均每10年伸展1km。1855年黄河经利津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