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5408
大小:99.85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8
《玉米育种特点及选育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口饲料与种植玉米育种特,占●'、及选育方法牛虹宇(黑龙江省宾县乌河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150405)1育种的特点的健康的植株。这种方法近年来被有些人移植为航天育种或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太空育种。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2.4分子选系法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所谓分子选系法是在DNA水平上开展的自交系选育,包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括转基因选系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法。转基因选系就是借舍。同
2、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助遗传转化技术,将一些其他动植物有利的外源基因导入自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交系或杂交种内,育成有外源基因控制性状的优良自交系,这传。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种方法对于改造玉米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某些目标性状是致关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重要的。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是首先对某些优良基因确定的紧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然后以这些分子标记为间接选择性状对育纯合
3、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最后育成优良自交系。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2.5自交系的改良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这就大大提高了改良自交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就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白交系的性状同是以被改良的自交系为轮回亲本,以目的基因供体亲本为非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轮回亲本,经过5代以上的回交改良和1~2代的自交稳定后。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
4、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就可以育成新的改良自交系。回交效果的好坏同目标性状的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遗传方式有关,一般回交法对简单性状或单基因控制的性状2自交系的选育方法以及细胞质遗传性状最有效,对复杂性状效果差。回交法在选2.1常规选育法择供体亲本时要注意主要的目标性状不要有连锁累赘,还要这种选育方法就是在分离的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自交注意选择具有相同杂种优势取向的优良自交系,防止改良了系,经若干世代按目测自交选择之后,进行配合力的测定,最原有的不良性状又带来了新的不良性状,以及造成配合力
5、下终选出优良的自交系。常规选系法的问题是早期入选的规模降等问题发生。回交后代也应该进行配合力测定,在不同的秭很难界定。目前,有的育种者在早期世代不分穗行种植。而是妹系中选择配合力高的应用。将人选的果穗的等量混合种植,到晚代才严格选择单株种成3杂交种的选育穗行,进行配合力测定。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人选基因型的3.1杂交种的自交系选育数目,同时增加了对单株的选择压力,可能对提高抗性和获得自交系的选育已经为杂交种选育提供了大量资料和信目标基因型有帮助。在育种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规选育法,息。在应用优良自交系
6、选育杂交种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亲本更多地依靠育种者的经验。有较详细的了解,并遵照某些原则在亲本间组配。亲缘关系2.2单倍体选系法远,地理差异大,例如采用国外系×国内系的组配模式已经被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诱发、培育的单倍体植国内育种家广泛认识;类型有差异,性状要互补,类型间的差株经过人工的染色体加倍或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然异通常反应了基因型的差异,性状互补更加重要,特别是重要后再从中选育优良的单株,成为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一般只需的抗性性状,至少在亲本之一中要存在;农艺性状和种子生产2年就能
7、获得纯合的自交系,比常规方法缩短了育种的周期,性能好,这对于新杂交种的应用极为重要;配合力要高,这是对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过单倍体选育省略了大田选择最基本的条件之一,特别是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要高。的步骤,对诸如抗性等性状通常还要进行加倍的选择。3.2杂交种的选育技术简单2.3辐射与化学诱变选系法单交种的组配除了育种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选配亲本之辐射诱变选系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能量甚外,通常采用最多的方法有2种:一是轮配法,单交组合数-至宇宙射线诱发染色体产生结构变异或等位基因突变,根据_p(P
8、一1)/2,其中的P为亲本数;二是骨干系法,单交组合数表型异远弹有用明个俘再j的诱变机理=M×N,即将自交系分为M、N2组。在组问做可能的杂交,其主要以损伤恢复,在恢复过莅因而在选择中一组为骨干自交系组成,另一组为新自交系组成。这种方法原始材料上要兼顾遗传基础:,在选系过通常最为有效。厨程中要注意淘汰各种畸形株j变性状明显养殖技术顾问2010.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