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42724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参加教育教学工作7年了,一直都在各村学校,任高年级数学课教学工作,我所工作过的学校中,高年级的数学成绩总比语文成绩相对差些。纵观佤山各乡镇教学成绩也是如此。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要想把数学成绩提高,那首先得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刻不容缓。以下是本人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平等对待他们。 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源泉。因此,尊重学生,尤其保护好学困生的自
2、尊心,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数学困生都有其共性:成绩差,表现也差,他们在各方面尤其在学习方面,受到老师的批评多,表扬少。他们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深感自卑,缺乏自信,无论你上什么数学内容,他们都会觉得难,都会有恐惧心理,不敢相信自己会做,于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抄作业。整天灰心丧气,默默无语。另一种则是把自卑深深掩盖起来,以一种极端的情绪来干扰、抵制正常的教学活动,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打瞌睡、逃课现象等等较为严重。但无论表
3、现如何,因为学习差而造成的自卑却是挥之不去的心病,妥善地处理学困生这一块心病,是改变他们学习状况的突破口。 其次,奉献爱心给学困生,以唤起其自尊心。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学困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师们的关心爱护之后,才能初步领悟到教师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情了,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激发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与一般学生站在同一台阶上。才能继而谈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调动起学习的积
4、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对学困生的教育批评要适当,切莫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是教育根本之大忌。对于成绩差、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要嫌弃他们、放弃他们,更不能鄙视、训斥、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而应怀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用情去感动他们,鼓励、帮助他们。尽量多抽时间去辅导他们,疏通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和用知识的钥匙去开启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对学困生,教师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们、教导他们。学困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像
5、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自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启迪,才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往往性格都比较内向,对课堂教学一直不感兴趣,要想改变学困生的良好学习状况,首先要改善师生关系,只要师生间的关系处理恰当了、感情深了,学生就会对数学课产生兴趣,这样一来不懂的问题也就愿意来问,学习成绩也就会逐步提高。 三、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要
6、注意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和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和一般学生一样的评价。慢慢地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四、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计算不会算,看不懂题,审题不清,解题思路模糊等等。所以我平时在班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选拔一部分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成立辅导小组,实行“一帮一”的课外辅导,给予学困
7、生充分的帮助。安排一个优生带一两个学困生,是为了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至于受阻而迷茫或丧失信心。作业练习中分层次进行教学。 五、建立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及支持,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把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把他们在学校的如实情况告之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们相信“我也是很棒的”,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嫌弃、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我们要抓住学困生的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潜力,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并进行耐心细致的课后辅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打开学困生学习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受教育平等、缩小两极分化成绩差异、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