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33212
大小:35.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3
《生产班组长工作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产班组长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以下是生产班组长的工作计划,一起看看吧。 篇一生产班组长工作计划 20xx年在紧张和忙碌中即将过去,在公司上级领导、党支部的支持下,各部门、车间的配合下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更好的在20xx年内完成公司的各项任务制定以下的工作计划: 1.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落实规章制度,严格安全管理“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安全以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不定期检查车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定期
2、举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消防演习,使员工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要教育和引导员工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把安全工作作为重点抓,并抓紧、抓实、抓好。 3.提高设备的运转和自动化设备改造:车间设备维修落实责任到人,做好检修记录,督促员工维护好每一台设备,提高设备运转率。对车间的工艺投入制作,自动化设备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产能和生产效率。 4.节约挖潜、降本增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涨价及工人工资的提高等因素导致产品微利,生产部一是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抓好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力争使每位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提高产品的一次
3、交检合格率,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并积极配合工程部和质量部,严把生产工序和质量整改工作,利用培训、例会为全体员工灌输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从零件的生产到装配的总成,每一步都要求严格规定操作,产品的质量是靠生产出来,只有提高了生产技能,才能做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来减少不合格品的浪费。 5.结合目前公司的新产品不断的增加及老产品的提产,注塑车间的生产产能无法满足装配车间,对注塑车间再采购8-10台注塑机,其中500克的1台来替代部分的磨具目前在1000克注塑机上生产造成的浪费。320-350克的注塑机4台解决现在大模具越来越多无法安排生产的
4、情况及增加自动机械手解决人员不足的压力。根据现在注塑车间场地问题、在20xx年7月份淡季将所有注塑机根据牌号及型号重新规划,压缩注塑机之间的距离来解决增加注塑机后场地不足及现场管理和美观的问题。 6.尽可能外招一些有技术的调机人员到注塑车间,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7.针对冲压件大部分还是单冲模具产能低,明年尽可能把单冲模具改为极进模具,再增加一台中速冲床或是增加一台高速冲床,将部分产量大的模具改成冲床或高速模具来提高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篇二生产班组长工作计划 1产量4000平方米; 2报废率%; 3一次合格率92%; 4计划完成率90%;
5、 4产能达到行业标准; 1健全生产部组织结构,配足并稳定各级管理人员:如经理肋理/生产统计员/工艺员/电工/领班; 2深入完善和更范目前所用的生产管理方法;并系统培训组长熟练运用这些管理工具; 3导入绩效考评管理体制,使员工的收入同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挂钩。 4改进生产组织模式:由单班制向两班制的转型; 5建立小组早/晚会机制;建立生产部周例会机制; 6强化工艺的监察职能; 7规范设备保养; 9成立品管圈,设立专项进行技术功关, 10将5s与生产组织/制程品管/物流管理相揉合。 1组织机构调整 1---3月 2两班制规划
6、1---3月 3组长系统管理培训 1---6月 4导入绩效考评 3—-6月 5建立小组早/晚会机制 2---4月 6生产部周例会 2---8月 7成立品管圈 4---11月 85s与生产组织/ 制程品管/物流管理相融合 4---12月 9开展工艺监察 3---12月 10设备大检修 6---7月 篇三生产班组长工作计划 1、制定新老员工考核体系,评估岗位技术含量和劳动强度。对相应的薪酬做适当的调整。真正想办法留住一些老员工。进而通过培训和优秀老员工的留用,降低一些因人为因素所造成
7、的浪费。机器维护保养没有做到位,机器没有做到预防维修,而是紧急维修,这无形浪费了生产过程的时间。后续将加大机器保养维修的力度,真正做到预防维修。减少因维修而浪费的时间。 2、加大力度对车间所领物料的质量管控,严格监督执行车间员工首检、自检的习惯。避免造成批量的不良。加强机台操作技能的培训,把调机消耗降到最低。 3、充分利用自我工作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找出消耗根源所在,制定可行的改善方案措施。加强车间现场管理,做到人走电关、水关、灯关等。坚决杜绝浪费。 4、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让大家对安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自觉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不定时的自检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