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

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

ID:5342929

大小:528.7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08

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_第1页
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_第2页
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_第3页
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_第4页
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简介二等奖:“广东省土壤资源及其作物适宜性图谱研究”项目简介由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同主持的“广东省土壤资源及其作物适宜性图谱研究”获得2006年度中国土壤学会科技奖二等奖。本项研究以广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广东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广东山区综合科学考察、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资源调查及土壤农业利用区划等几十年来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广东土壤》、《广东山区土壤》、《珠江三角洲土壤》等相关资料为基础;同时进行野

2、外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共收集300万字资料,数十万数据,数百幅图件;并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共采集样品500多个,分析土壤样品300多个,分析数据上万个,标准诊断剖面68个,照片近千张,涵盖广东省范围内的131个土属;将这些数据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土壤学、地理学、作物栽培学、气候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和技术进行土壤及作物图谱研究,完成了广东省土壤资源及作物适宜性图谱研究、1:20万数字土壤数据库、1:100万土壤营养、微量元素等16类全系列数据库、构建广东省64种作物适栽性因子体系及分级标准和适宜性

3、评价图谱。主要科学技术内容或成就:(1)综合运用土壤学、地理学、作物栽培学、气候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进行土壤及作物图谱研究,提出了土壤资源管理、评价及作物适宜性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2)首次提出土壤图谱的理论,发展和完善了其方法、技术和理论体系。系统地完成了广东省130多种典型土属的代表性剖面及景观资料图谱,完成这些土属理化性质、性状、生产利用性能分析和研究。(3)在全国首次完成省级1:20万数字土壤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和1:100万土壤营养、微量元素等16类全系列数据库建库工作;完成相应管理信息系统及基于W

4、EBGIS的网络共享系统,丰富了土壤学研究的内涵,拓展了其应用领域。(4)在全国首次提出大范围和多作物适宜性评价新的方法,构建广东省64种作物适栽性因子体系及分级标准和适宜性评价图谱。(5)将模糊变权评价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进行集成创新,创建了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成果共出版专著3册,其中64万字的专著“广东省土壤资源及作物适宜性图谱”由广东省优秀专著出版基金会全额资助出版。共发表论文210余篇,其中SCI/EI20篇,ISTP5篇,CSCD103篇,共引用422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5、上宣读论文6次(其中国际会议2次,地区会议1次)。授权发明专利1项,版权登记1项。本项目培养博士3人、硕士18人。本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全省耕地地力调查、珠三角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元素调查、广东省土壤污染调查、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等几十个项目。二等奖:“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地力退化机理及其防治技术途径”项目简介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中南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所、福建林学院杉木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地力退化机理及其防治技术途径

6、”获得2006年度中国土壤学会科技奖二等奖。本项目累计完成临时调查详测样地248块,获得分析实验数据3000多个;营建了一系列合理施用化肥、不同细菌肥料以及不同植被盖度的林下植物群落等定位和半定位研究样地。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在地力衰退方面:提出桉树林地养分输出大于输入是地力衰退的根本原因;揭示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及生物学活性降低是导致杨树及落叶松地力衰退的关键因子;发现连茬马尾松林土壤速效N、P、Ca2+、Mg2+及生物活性明显降低,是导致地力衰退的关键因子;发现衰退土壤中真菌出现了两个新的优势属种;研

7、制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合理配方施肥,能有效地防治第三代杉木林产量下降;发现与不同前茬的杉木林生长呈正相关的主要因子是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镁离子含量、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对杉木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因子,是土壤脲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阐明了在杉木适生的黄红壤立地条件下施用磷肥能促进林木生长及其对土壤不同形态P含量的影响,揭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演变与林木生长关系。在维护地力技术途径与措施方面:将不同种细菌肥料施用于非豆科树种的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如马尾松、杨树、落叶松以及桉树,

8、均取得明显的增产效用,并阐明了其作用机理。研究出桉树大量、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方案及叶片营养诊断标准。提出杨树营养诊断标准及最佳配比。建立了马尾松叶片营养诊断指标及N、P、K、Ca、Mg营养诊断参数和产量预估模型。优选出合适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及模式。揭示了桉树等五树种混交林维护和恢复土壤功能机理。研究了林下植被不同盖度对提高土壤有机、无机养分含量、改良微生物区系组成、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生物化学活性的定量影响。第二届中国土壤学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