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测量》主题单元设计.doc

《观察与测量》主题单元设计.doc

ID:53391512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3

《观察与测量》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1页
《观察与测量》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2页
《观察与测量》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观察与测量》主题单元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察与测量》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观察与测量》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观察物体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的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的能力,而且学生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抽象,所以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

2、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第四课属于空间图形里测量部分的内容,是长度测量里比较重要的一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许多测量和估计的内容,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培养估测意识和估计的能力,加深掌握测量的方法,发展估计的策略,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

3、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对应课标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同一个物体,为是么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不一样?2.我们的身高用格尺量方便不?3.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专题划分专

4、题1:观察物体专题2:桌子有多长专题3:我又长高了专题4:估一估量一量专题一观察物体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本专题问题设计同一个削笔机,可是为什么看到的是不同的形状

5、呢?分组分别从汽车的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说说教师出示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说说观察一个实物时要注意什么?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教学课件常规资源教材,板书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6、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学评价1.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

7、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3.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促进主动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