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教学内容:91页到97页内容。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止确理解,寻找身边的分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种图形的彩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看课件,这是你们喜欢的动画片一一西游记。今天,孙悟空和八戒都來到了课堂上,他们在做什么呢?哦,他们正在分桃
2、子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下面我们--起帮他们分一•分。师:4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2人,每人分几个?生:2个。师;我发现大家分的两份都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大家都知道八戒吃东西很快的,没等分就己经吃了两个,这时就剩下两个了,该怎么分呢?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一个。师;八戒嘴谗的毛病还没改,又吃了一个,还剩一个桃子了,还能分给两个人吗/(板书;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二:动手操作,探索学习二分之一。(―),学习二分之一的意义和读法1,师:每人分多少呢?会分、吗?怎么分?生:把桃子切成两半,一人一半。师:(演示课件)老师
3、试一试,是这样分吗?桃子的一半用什么数表示呢?有谁知道?生:二分之一。2,师:听说过吗?象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來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看课件,仔细观察,我们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一半就是英中的一份,(课件演示)瞧!平均分,两分中的-•分,就是二分之一。谁会读,生齐读。你们现在知道二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生说,师巡视,并指导。(二)折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1,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这有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又怎么农示呢?生拿出纸,折一-折,涂一涂。生操作,师指导。2,师展示同学的
4、作晶,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课件演示)同样的长方形,可以这样折,也可以这样折,折法不同,可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呢?谁知道?生:都是长方形纸的一半师:谁能说的更具体些?生:因为它们都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师:有道理吗?(有)涂色部分是其中的一份,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两份,那么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3,师:看,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其他图形,(课件)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i表示吗?2,师,看來无论桃子,长方形,正方形,只要平均分成两分,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0三,巩固提高,认识几分之一(一)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生:1/4,
5、1/3,1/8师选择几个板书.2,师,想不想也用图形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Z-呢?请同学们把刚才的长方形拿出來,折一折,,用斜线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展示生折的几分之一3,老师从同学们手中收集了不同图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粘在黑板上:长方形,止方形,圆的1/4)师:这次形状也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4呢?谁知道?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了4份.4,师:那么相同的图形能不能表示不同的分数呢?(能)哪些同学用的是圆形?把你们的圆形高高举起(1/4,1/3,1/8)(二)分数的写法1,师,真不错,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那
6、么分数该怎么写呢?以二分之一为例,看老师怎么书写(板书,,生认真看)2,师,谁能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写的?指名说写的步骤.3,学生书空写二分之一4,同学门,你们会写分数了吗?出示课件,逐一订止。(三)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师:我们写了这么多分数,它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看1/2,—•个分数有几部分纽成,(3部分)中间的部分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分数上面的数叫分子。四,实践练习。1,找生活找能够的分数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分数,英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分数,!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就有分数。(课件)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说一说。2判断并说出分数,,最后一
7、道说不涂色部分的分数。1,课件出示不同图案的分数,请生辨认。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这节课谁表现的最棒?六;课外拓展1,知识窗,了解分数的起源2,考考你,知识拓展七:作业,练习二十二的1,2,3。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分1/2每份都是它的1/2(分子)(分数线)(分母)教学评析:这节课的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流——清——舒。流:流畅的知识线路。我们都知道,分数的初步认知,是从報数到分数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教材在编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单元设立了5个知识点,建议用5课时来完成。老师带领学生攻克了二
8、分之一的认识这一重点,辐射了几分之一、大小比较2个知识点。应该说,这样的课堂容量是可观的、高效的。寻其根,源于老师对教材透彻的理解,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