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83282
大小:4.70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18
《熊俊中风病基本治疗.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章节提纲治疗原则穴位组成针刺手法组穴方义41232Ⅰ理论背景传统认识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是急性期“平肝潜阳、镇肝息风”;稳定期及后遗症为“疏通经络”。取穴方面多沿用“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以取阳经穴为主。3Ⅱ治疗原则醒脑调神、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4Ⅱ治疗原则该法简称“醒法”。一、“醒”1.清醒:思维活动的正常状态。2.苏醒:思维意识由昏愦、朦胧逐渐转为清醒状态。3.复苏:曾经一度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活动重新恢复。二、“脑”1.为“元神之府”
2、。2.为“髓之海”。3.为“神明之体”。三、“开”:有启闭、开发之义。四、“窍”:窍有二义:其一:孔窍:口鼻、前后阴。其二:心窍、脑窍、神窍等。5Ⅱ治疗原则该法简称“醒法”。一、针刺法则的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二、针刺输穴的选择: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三、针刺手法的确立:在进针方向、针刺深度、施术手法方面作了重大创新。6Ⅲ穴位组成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中经络7水沟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重雀啄手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
3、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Ⅳ针刺手法8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泻法。内关穴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Ⅳ针刺手法9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º角,斜刺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Ⅳ针刺手法10三阴交Ⅳ针刺手法11极泉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将其延经下移1-2寸,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
4、直刺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Ⅳ针刺手法12尺泽取穴应屈肘为内角120º,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外旋抽动3次为度。Ⅳ针刺手法13委中仰卧位抬起患侧下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º,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Ⅳ针刺手法14Ⅴ组穴方义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督脉要穴,可醒脑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肢
5、体经络。中经络组穴方义15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双侧风池、完骨、天柱Ⅳ常见配穴16吞咽障碍双侧风池、完骨、翳风、咽后壁点刺Ⅳ常见配穴17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Ⅳ常见配穴18足内翻丘墟透刺照海Ⅳ常见配穴19Ⅲ穴位组成辅方上星百会印堂极泉尺泽委中中经络20要领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炳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Ⅳ针刺手法21量学内关捻转、提插和雀啄结合的手法。针刺深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
6、针炳,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外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角度大于180°,频率50~60转。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Ⅳ针刺手法22量学人中雀啄手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Ⅳ针刺手法23量学三阴交提插补法。针沿与胫骨后缘皮肤呈45°方向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三次为达到量学要求。Ⅳ针刺手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