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doc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doc

ID:53262710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doc_第1页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定义: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与颅腔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值为70-200mmH2O,儿童为50-100mmH2O。病因: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如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所致的脑水肿,脑脊液分泌或吸收换衡所致的脑积水,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2、颅腔容量缩小如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等使颅腔空间缩小。病理生理:与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因素:1、年龄:婴幼儿及小儿颅缝未完全闭合、老年人及萎缩,均可使颅腔的代偿能力增加,延缓病情的

2、进展。颅内压增高的后果主要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更趋增高,最终发生脑疝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即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由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或牵拉引起。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头痛部位常在前额、两颞,也可位于枕后或眶部。呕吐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时有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2、生命体征的改变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博

3、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病情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博快而弱、呼吸浅促,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4、其他症状与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头颅增大、头皮静脉女怒张等。治疗原则: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处理大片凹陷性骨折、控制颅内感染。对于不有消除病因者,先采取限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药、糖皮质激素,冬眠低温

4、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达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30度,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2)饮食与补液:不能进食者,成年人每天静脉输量在1500-2000ML,防止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重脑水肿。神志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要限制钠盐摄入量。(3)吸氧:通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4)加强生活护理,适当保护病人,昏迷躁动的病人切忌强制约束,以免病人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2、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1)、卧床休息,避免情

5、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加重颅内压增高。(2)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呼吸道梗阻时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脑血容量增多,也加重颅内压。(3)避免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可使用缓泻药或低压灌肠,避免高压大量灌肠。(4)控制癫痫发作,减轻脑缺氧和脑水肿3、脱水治疗的护理常用20%甘露醇,30分钟内快速滴注,每日2-4次,静注后10-20分钟颅内压开始开降,约维持4-6小时。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通过必善血脑屏障通透性,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并能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使颅内压下降。5、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采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使病人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

6、氧量和脑低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先按医嘱注冬眠药物,待病人进入冬眠状态,方可进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度,体温降到肛温31-34度较为理想,冬眠疗法时间一般为2-3天,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步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