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44251
大小:2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2
《陶渊明的生平、作品及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渊明的生平、作品及影响陶渊明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底例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朱光潜《陶渊明》陶渊明是晋宋之际最优秀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在中古文学研究中也是最受著目的研究热点。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陶渊明的作品受到众多的学者的重视,而近百年来,陶渊明的研究已成了专门学问,形成了与“红学”、“杜学”等可并称的“陶学”。(一)陶渊明生平与思想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2、)人,他的曾祖为东晋初名臣陶侃。陶侃以军功而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在东晋是地位显赫的人物。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所以陶家自陶侃起,仕宦已历三世,算得上是一个有地位的贵族。但是,值得注意,陶侃尽管地位较高,但他毕竟和王、谢等门阀士族不同,他的出身较寒微(晋陶母祝发待宾),而且出身少数民族,因而他在当时仍然是被那些高级士族所轻视的,比如温峤曾骂他是“奚狗”,《晋书·本传》说他“望非世族,俗异诸华”。到了陶渊明这一代,由于父亲早亡,家世已经中衰了。关于陶渊明的研究,首先有
3、几个热点问题,先提出来,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探讨。一是关于名字。陶渊明有两篇文章,一是《晋故征西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一是《祭程氏妹文》,文中均自称渊明。陶同时之颜延之所作《陶征士诔并序》称“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陶渊明名字似无大问题,但到沈约的《宋书·陶渊明传》则载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开始出现了歧异。萧统的《陶渊明传》载:“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名与字已混淆不清。《南史·陶潜传》:“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深明当时避讳,改“渊”为“深”。梁启超
4、认为:“渊明必先生名无疑”,故颜《诔》直书为:“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他认为“潜”是陶渊明的小名。朱自清先生《陶渊明年谱之问题》则主张: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二是关于陶渊明年龄。这也是至今争论不休而未成论的问题。大致有这几处看法:一种说是63岁。见沈约《宋书·陶潜传》、萧统的《陶渊明传》,持此说后代不乏其人。现在一般的文学史与作品选,都取此说。但此说被质疑的是颜《诔》止作“春秋”若干,无确切之记载,又一处说“年在中身”,“中身”二字出身《尚书·无逸》“文王受命中身”,据《礼
5、记·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而终”,依次推论,似与卒63岁尚有距离。第二种说法是76岁。此说根据是陶《游叙川》“开岁倏五十”据自序,其时辛丑(401)陶渊明五十岁,至元嘉四年(427)终,得七十六岁。清人黄璋、今人袁行霈持此说。第三种说法是56岁,梁启超先生主此说,提出八条例证。而游国恩先生则逐条驳斥。第四种说法则是52岁,古直的《年谱》持此论。第五种说法则是60岁左右,认为在未得新证据前,陶之生年尚无法考矣。三是关于折腰五斗问题。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对后代文影响极大,但是“五斗米”如
6、何解释?后人也是颇有歧义的。目前最通行的解释是,五斗米是薪俸微薄的代称。比如孟浩然诗即有“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句,所用即此意。后来人们根据记载推算,晋时的县令每日的禄米正好是五斗,所以五斗米指的是县令一日的禄米。由此,五斗米成为禄薄的代称。但是历史学家缪钺则认为,五斗米是诗人每月的食量,与东晋时县令官俸绝无涉。而史书所载士大夫每月食量恰是五斗米左右,因此不为五斗米折腰应解为“我不能为求一饱之饭故折”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斗米指的是五斗米教。逯钦立先生即持这种观点。他在《关于陶渊明》一文中说:“陶渊明&l
7、squo;不为五斗料折腰’这件事,长期以来为后人所推崇,认为‘五斗米’是官俸,‘不为折腰’是不向督邮低头,把陶渊明看作是对抗权贵的典型人物。”他认为这是不准确的。他认为陶渊明第一次仁为江州祭酒是在太元十八年,他的上司江州刺史是王凝之,而王凝之是一个门论著世族出身的五斗米道徒。陶渊明之所以不久解职辞官,其真实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屑于向王凝之这个五斗米道徒卑躬屈节。因此,他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解作:“我过去不能对五斗米首下腰鞠躬,今天还能诚诚恳恳地侍候
8、乡里小人?”这三种说法,从目前来看,第一种说法比较为大家所接受。现在我们接着来谈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所谓闲居即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之前。关于这一时期的生活,目前材料较少。陶渊明的初次出仕是在他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可能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现在我们心目中的陶渊明往往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