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

ID:53242616

大小:30.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2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_第1页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_第2页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_第3页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_第4页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菌株的保存使用及销毁1、新引进的菌种经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等的鉴别确定后作记录,并进行保存。2、自主分离筛选的菌株经试验确定为优良菌株,并进行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毒性等的鉴别确定(必要时进行分子鉴定)后作记录,并进行保存。3、应用菌株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株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此法仅用于应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4、半储存菌株以甘油冷冻管保存

2、法或液体石腊封存的半固体琼脂为主。甘油浓度为10%~20%,保存温度为-20~-30℃,每隔1~2年转种一代。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菌和酵母菌的保藏5长期保存的储存菌株以冷冻干燥保藏为主,特殊要求的菌种可用其它方法进行保存,保存期可长达几年至几十年。6菌种的传代不可超过6次。视菌种的特性及使用情况,一般储存菌株每5年传代一次,每隔1~2年从储存菌株转接至半储存菌株,半储存菌株每1~2年传代一次,每1~3个月从半储存菌株转接接至应用菌株。7、菌种的确认: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玫瑰红钠培养基(真菌和酵母菌)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菌

3、生长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在30~35℃下培养3天(细菌);20~25℃下培养5天(真菌和酵母菌)。培养后,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生长旺盛的单一的纯菌落,划线于平皿培养基,每种菌划4个平皿,以便收集较多的生长旺盛的典型单菌落,进行保存和鉴定。鉴定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必要时再做生化实验以进一步鉴定该菌种。若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它菌落生长,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应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活处理,并寻找原因。应根据其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8、菌种的确认结果,记录在《菌种鉴定记录》上。9、新引进的菌种的传代

4、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菌粉,转种于适宜的增菌培养基内,称第1代(G1),复壮后转接至平板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分离单个纯种菌落,此为第2代(G2)。自主分离筛选的优良菌株,第一次纯化培养基内称第1代(G1),再次纯化纯种菌落,此为第2代(G2)。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保存菌种(G2),也称传代用菌种,同时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3代(W3)。将第2代(G2)菌种管冷冻保存,将工作用菌(W3)于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于日常使用。取一支冷冻保存的第2代(G2)菌种转种于平板和斜面培养基

5、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冻保存管第3代(G3);斜面培养基的菌种经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作工作用菌种,此仍为第3代(W3)。将第3代菌种(G3)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的第2代(G2)菌种经高温灭活处理后丢弃。按上述规程操作,直至G4转为W5为止,需重新开启冷冻干燥菌种,重复上述规程操作,保存和使用菌种。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在规定保存期限内,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10、传代后,按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并在每一支菌种管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代数、传代日期、用途、操作人、有效期。交菌种保藏技术员统一保管。同时及时

6、填写《菌种传代记录》。11、菌种的编号: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代次—传代日期—顺序号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枯草芽孢杆菌(B.s)。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传代用菌种用G表示;工作用菌种用W表示;如G3表示传代用菌种第3代;W3表示工作用菌种第3代。传代日期用6位数字表示:年份取最后两位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如2012年1月12日传代的第一支大肠埃希菌作为传代用菌种的编号为:E.c-G3-120112-01。12、保存、使用、传代销毁等应及时认真详细地登记,以备查核。13、在保存过程中,如发生

7、污染退化等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报告,以便处理。附表1菌株的保存使用及销毁记录表名称日期编号收发人使用人数量用途传代数备注7菌种的使用与管理7.1生产用菌种应已列入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其生物学、遗传学、功效学特性应明确和稳定。7.2原始菌种采购时必须索取菌株鉴定报告、稳定性报告及菌株不含有耐药因子的证明材料;各生产单位自行分离或收集的菌种,须经卫生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审查认可。7.3原始菌种经鉴定后,应及时冻干,不能冻干的菌种应保存2份或保存于2份培养基,一份供定期移种或传代用,另一份供经常移种或传代用。并规定适宜保存期限,到期重新筛选、

8、复壮,再冻干。7.4每支冻干菌种开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