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35406
大小:7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02
《最后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后教学反思最后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XX年5月12H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大地震发生时的惨烈状况以及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对于灾难面前人性的伟大与无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在教学中,我紧扣文中对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三处描写,抓住谭老
2、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体会,感受谭老师舍己救人的精神。重点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撑”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
3、我没有急于去提炼、总结人物的品质,而是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最后的人生意义。纵观全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能围绕中心深挖文本的话,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高大,这样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最后教学反思:《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最后教学反思】【最后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
4、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自读自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具体的做法如下:我采用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
5、词句之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得到感悟!最后教学反思:XX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第1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现在的小学语文非常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古诗还在积累,对于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就明显不如前者了。就连我们的阅读等级考核,也只是在6级测试中见到了一首《再别康桥》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
6、体会诗歌情感。虽然把课文学完了,但课堂作业还没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就势必要压缩时间。减少一些无病呻吟似的朗读交流,把时间用到练习上,也许教学更高效更好些。第5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诗歌教学一直是我想认真揣摩的一个教学切入点。从《山城的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再到这次的《最后一分钟》,我进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尝试。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训练中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创设情趣。一张香港回归的震撼
7、人心的画面,一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旁白,把学生引到了1997那个刻骨铭心的一分钟,孩子们也明白了这一分钟的珍贵,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朗读贯穿始末。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文入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米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