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0090
大小:218.8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合其志功而观焉”方法论的现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NO.5,2013“合其志功而观焉”方法论的现代价值王辉(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日照276800)摘要:“合其志功而观焉”是墨子提出来的。这一道德评价方法本意针对人的某一道德行为,然而,扩展到人出于一定目的而创造的事物也同样可以使用。在中国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传统上长久共存的伦理学体系间就“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价方法是有共同点的,并且得出当且仅当“志功”都为善时,评价结果为善这一结论。作为中国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内的“共同点”,“合其志功而观焉”的方法论可以运用到人们
2、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词:合其志功而观焉;方法论;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5-0376-2作者简介:王辉(1988一),男,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一于人无目的的对自然物施加影响而产生的人造物或是人漫、“合其志功而观焉”的提出在《墨子·鲁问》篇中有这样的记载,鲁君谓子墨子日:无目的的凭空创造出来的事物(比如漫无目的的涂鸦)o正“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是由于人的有目的
3、的对自然物的改造或是人的有目的的创可?”子墨子日:“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为是也。钓者之造出的某一事物(比如制度),而使这一事物而因人的动机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而具有了目的性(动机)。对于人出于一定的目的而创造的志功而观焉”。通过对这一历史故事的叙述,墨子“合其志事物进行评价显然是必要的,而“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功而观焉”的伦理思想显而易见了。价方法同样是科学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对物进行评价在这段记载里,志,指的是人的主观动机,或者说是并非笔者凭空想象,古希腊用德性来指“任何人、生命物
4、主观目的性;功,指的则是客观效果,或者说行为所实现或器物的突出拥有的优点”。笔者对物进行评价正是受到古的结果。在墨子的对答中,他明确地提出了“志”和“功”希腊对人、生命物或器物同样拥有德性这一观点的启发。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动机和效果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对对于人出于一定目的而创造的事物根据“合其志功而观人或事物的善恶来进行道德评价,是墨子在道德评价方法焉”的方法进行评价是行之有效的。根据创造这一事物的动上对前人的超越,直到今天,他的动机效果结合起来进行机的善恶以及事物本身所产生的效果或影响的善恶来评价这道德评价的方法
5、依然可以作为我们当今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一事物的善恶,这就是“合其志功而观焉”这一方法论在对体的方法论。人出于一定目的而创造的事物来进行评价的时候的体现。对对于这一评价方法所适用的对象,根据原文所讲故事于事物的评价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标准:只有事物产生的动的语境,可以确定“其”所指的就是鲁君的二子。通过考机和事物带来的效果都是善的,这一事物才是善的。察二子“好学”与“好分人财”这两个行为的动机与效果二、“合其志功而观焉”作为中国社会道德评价方法论的善恶,以此为根据来确定二子行为的善恶,从而决定选的原则化谁为太子。中国传统
6、伦理思想中的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存在着不然而,如果细细推敲一下“合其志功而观焉”中的这个同的有长久影响、彼此竞争,同时又对它们各自的持有者“其”字,假如脱离了这个故事背景的话,还可以有许多其具有系统的说服力的伦理学传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他含义。其在古文中作为一个指示代词,可以指人,可以指都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物。根据墨子动机效果有机结合作为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我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中国社会这一道德共同体内们可以推测出“其”可以有以下两个含义:(1)指人的某一那些有不同的长久影响、彼此竞争,
7、同时又对它们各自的道德行为;(2)指人出于一定目的而创造的事物。持有者具有系统说服力的伦理学体系之间对于“合其志功对于“其”的第一个含义,显然就是这段文字记载中而观焉”所能达成的共同点,并以此共同点作为在各个应“其”的含义。鲁君需要判断的是二子的行为的善恶,从而用领域中讨论那些紧迫的伦理学疑难问题的起点。这种做决定立谁为太子;即判定“好学”与“好分人财”的效果法的好处就在于“它在讨论的起点上会通不同伦理学体系和动机分别是什么,是善的还是恶的?从而对“好学”与并得到这些体系的不同理由的共同的支持;它比理论应用“好分人
8、财”这两个道德行为作出判断。只有某一行为的动模式的伦理学更适合于合理多元主义的伦理学对话背景”。机和效果都是善的,才能判定这一道德行为是善的;反之,对儒家而言,他们注重“志”的因素。孔子日:“‘三如果动机和效果有一个是非善的,就不能判定这个道德行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对于“功”,儒家则没有为是善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进行评价的是道德行足够的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